白天有太陽,晚上有月亮,月亮反射的太陽光為夜行的人和動物照明道路,璀璨而又柔和的月光在文人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關于月亮的神話傳說也是婦孺皆知,獨特而深厚的月亮文化浸潤著每一個炎黃子孫。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金銀幣上有很多月亮形象,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在表現紀念幣主題、扮靚紀念幣圖案、提升紀念幣品位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月如鉤:1994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幣(第3組)“首次發現彗星”金銀幣。古語有云“月明星稀”,月明時刻只有木星、金星等少數幾顆星還能看見,其他星星都被月光掩蓋住了。古時候的某天,老祖宗正在觀星看月,突然一顆帶著長尾巴的亮星飛過夜空,于是留下了發現彗星的最早記錄。
1997年發行的中國傳統文化金銀幣(第2組)“莊子”金銀幣。天上新月如鉤,只有北斗星、金星、木星等陪伴左右。在這美妙的星空圖下,莊子開始了思考和聯想,形成了“天人合一”、“逍遙處世”等思想學說,雋永深澈、韻味無窮,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004年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西游記》金銀幣(第2組)“智收八戒”銀幣。豬八戒背著孫悟空變化的翠蘭趁著月色趕回洞府,一彎月牙掛在天上,為他們照亮道路。原著中并沒有“豬八戒背媳婦”的情節,設計者一定是參考了83版電視連續劇《西游記》里的橋段,月牙的出現既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間,也為接下來豬八戒回憶在月宮里調戲嫦娥的情節做好了鋪墊。
1997年發行的黃河文化金銀幣(第2組)“嫦娥奔月”銀幣。嫦娥正飛向圓圓的月亮,她回首低頭,戀戀不舍。設計者以圓圈的形式勾畫了滿月輪廓,并借助白銀的原色和鏡面工藝,將月亮的澄凈和清冷表現出來,也暗示了嫦娥今后孤寂、凄涼的月中生活。
2000年發行的千年紀念金銀幣。背面圖案有代表人類生存環境的十二個圖標,其中月亮采用的是月牙里一條橫線的象形文字造型。月亮對潮汐、地震、氣候、生物活動都有影響,和太陽一樣,關系著地球生命的存在和延續。新的世紀里,人類還將不斷地探索月球,為造福后代子孫而努力。
2010年辛卯年本色金銀幣。彎彎的月牙與夸張的兔首造型緊緊靠在一起,月牙之上面又趴著一只白兔,虛實結合,別有趣味。
月似銀盤:1999發行的己卯(兔)年“玉兔圖”1公斤梅花形金幣。一輪皓月當空,半隱在云彩和樹葉中,花前月下,浪漫溫馨。玉兔忍不住動起凡心,到人間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皎潔的月光下傍地而走,情意綿綿。
2001年發行的中國民俗——中秋節銀幣。正面圖案巧妙地把銀幣內圓面設計成月亮,再加上飄渺的云彩、盛開的桂花樹和清冷的廣寒宮,成功塑造了傳說中嫦娥居住的仙境。在背面圖案中,一輪又大又圓的滿月懸掛在蒼穹之上,隱形雕刻技術讓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臥兔”和“奔兔”兩種圖案,彰顯了先進的造幣工藝和獨特的構思技巧。
2011年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金銀幣(第3組)“呼延灼月夜賺關勝”金幣。原著中寫到“是夜月光如晝”,幣面上自然是一輪滿月,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和時間,設計者又添上幾筆霧氣和煙塵作掩映,暗示有埋伏,點明一個“賺”字,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演繹得淋漓盡致。
2014年發行的世界遺產——西湖文化景觀金銀幣“平湖秋月”銀幣。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圓,月光灑向西湖水面,韻味無窮。此時月亮猶如一個玉盤鑲嵌在天上,時而幾縷云霞飄過,制造了神秘的氛圍,而水中則“靜影沉璧”,一上一下,互相應和,組成一幅絕美的“平湖秋月”景色。
2015年發行的南非中國年銀幣。一輪超級月亮從南非大草原的地平線上升了起來,噴砂工藝讓月亮更大更圓,似有上摩天、下接地之感,而猴面包樹就像長在月亮里面,讓人聯想起中國神話里月中的桂花樹,一樣的奇幻,一樣的迷人。
登月圓夢: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有的偉大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一夢想正在逐漸變成現實,雖然目前仍然有很多人質疑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但探測器已經成功登陸月球卻是事實。2007年中國探月首飛成功金銀幣的背面圖案是月球表面的特寫鏡頭,嫦娥一號衛星靠近月球,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表面上大大小小的圓形凹坑,也就是俗稱的“環形山”。中國探月首次飛行成功,也為下一步登月的壯舉做好了準備。
2014年發行的中國探月首次落月成功,實現了“中國制造”與月球的首次親密接觸。金銀幣背面圖案上展示了月球表面的真實環境,山脈、浮土、碎石以及玉兔號留下的軌跡皆清晰可見,而此刻遠處的地球反倒像一輪圓月,懸掛在浩渺的太空中,發出蔚藍色的光芒。
美麗而又神秘的月亮給人類以無限遐想,千百年來吸引著人們去求知、去探索。今天人類正在逐漸揭開月亮的神秘面紗,但月亮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不會改變,依舊是兒時的月亮船、夜幕上的銀鉤、玉盤、詩詞中的玉兔、嬋娟。我們相信,月亮文化會一直傳承下去。(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