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于2001年首次發行中國民俗節日系列中秋節紀念幣,當年的國慶節恰好與中秋節是同一天,我覺得特別有意義,于是收藏了幾枚。中秋節銀幣流露出濃郁的中國傳統民俗文化韻味,又是民俗節日系列紀念幣(端午節、春節、元宵節)的領頭羊,再加上采用了特殊工藝,其市場價格和收藏價值都遙遙領先,每每欣賞時,我都禁不住內心激動。
「中國民俗——中秋節紀念銀幣正背面圖案」
銀幣正面圖案為圓環設計,環上刊國名和年份,中間的圓面代表月亮。如絲帶般飄逸的云彩,營造了仙界空靈神秘的環境氛圍。傳說中的桂花樹,枝繁葉茂,滿枝的桂花散發著濃郁的香味,在空中彌漫。廣寒宮飛檐斗拱,交錯重疊,數不清的金磚銀瓦,查不盡的珠玉珍寶,將這座瓊樓寶閣裝扮得富麗堂皇,美不勝收,而純銀的質感,又讓廣寒宮如冰雕雪塑一般,晶瑩剔透。此時此刻,良辰美景,怎么不見月亮的主人——嫦娥、吳剛和玉兔?或許他們都正在廣寒宮里吃著月餅,喝著桂花酒,載歌載舞,共同歡度中秋佳節呢。原本冷清孤寂的月中世界,卻因人們的無限想象、美好祝愿,變得歡鬧、團圓!
銀幣背面以整個幣面為圓月,噴砂部分為彎月,似有化靜態為動態之意,演示了月亮由缺到圓的漸變過程。彎月之上,盛開著鮮艷的牡丹、月季和菊花,牡丹是花中之王,高傲的展開她嬌美的身軀,月季和菊花頭微微倒向牡丹,像兩位忠實的大臣朝拜君王。花香醉人,月圓醉心,一輪又大又圓的明月懸掛在蒼穹之上,柔和的月光灑向嬌艷的花朵,罩上一層薄薄的輕紗。圓月采用了隱形雕刻技術,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臥兔”和“奔兔”兩種圖案,拿起銀幣左右晃動,動靜轉換,這只玉兔便瞬間活了起來,似乎就要跳出月亮,下凡人間。牡丹、月季、菊花被賦予了富貴、紅火、高潔的寓意,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花好月圓”則代表了中國人對美好、富足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境由心生,只有生活好了,看到的花朵才最嬌艷、月亮才最美麗。中秋佳節,家人團聚,一起看花賞月,幸福美滿的感覺自然而生。
中秋節銀幣有紙盒、塑盒和塑封三重包裝,雖然過去十三年,依然光亮如新。包裝盒做工亦相當考究,古樸美觀,儼然是一個清幽雅致的月餅禮盒,而銀幣就是一塊兼具收藏價值和藝術品位的“月餅”、一道豐富的中秋節文化大餐,這其中的“香甜”也只有賞鑒過的人才能體味:沁入肺腑,歷久不散。(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