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日,新中國誕生前夕,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至2017年,七十載過去了,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內蒙古自治區和祖國大地手足相親,在這片大草原上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從此走上了小康之路。
為了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銘記70年來全區各族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4月28日發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紀念幣的圖案分別選取了內蒙古大草原極具代表性的元素,不僅展示了草原的遼闊和壯美,更表達出了與祖國人民的深深情誼和逐夢未來的堅定決心。
其中的30克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馬頭琴、白色哈達,配以蒙古包、風力發電、牧場、高速公路等元素的組合設計。設計師以精練的藝術語言,結合內蒙古自治區的疆域文化、民俗風情展開設計,為我們展現了內蒙古現代生活的壯美圖卷。
銀幣的背面圖案如一幅歷史變遷的圖譜,從中我們可以細品內蒙古自治區七十年的精彩歷程。由馬頭琴和白色哈達交錯構成的幣面主體圖案中,斜放的馬頭琴和飄揚的白色哈達組成了70的數字,極富創意,點明了銀幣的紀念主題。馬頭琴造型古樸精美,是內蒙古歌舞生活的流行樂器,它的聲音圓潤悠長、低回婉轉。馬頭琴的旋律更是被譽為內蒙古草原上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詞句更為細膩深沉的語言,它也是內蒙古人民豐富精神生活的重要代表。而象征著純潔、友好的白色哈達代表著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和淳樸民風。這里將常用于迎接遠方客人,表示尊敬和歡迎之意的哈達作為紀念幣的設計元素之一,也傳達出了對內蒙古自治區的美好祝福與殷切期望。
銀幣的背景圖案部分元素豐富,有傳統的草原風景,更有現代的社會元素,與主體圖案交相輝映,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遼闊的大草原下,河流蜿蜒盤繞,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的傳統農牧場猶在,零星的蒙古包點綴其間,好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蒙古包附近矗立的現代風力發電裝置,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已經進入到了由科技引領生活的新時代,同時也體現了內蒙古人民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
畫面中,遠處的高山巍峨挺立、連綿起伏,青山綠水、碧空之上,有一群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緩緩飛過,裝點著大草原壯美的自然風光,令人驚嘆神往內蒙古這片神奇的土地。內蒙古自治區在保持原有草原風貌的同時,更是將寬敞明亮的高速公路通至草原深處,打通了一條對外貿易之路,從此內蒙古走上了快速發展之路。圖案的最上方,是用蒙語和漢語書寫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字樣,表現出了蒙漢民族的完美融合和彼此間的深情厚誼。
幣面的主體、背景圖案層次分明,使得整個圖案宛如畫卷般壯美遼闊。設計師將圖案中的各個細節都完美地刻畫了出來,馬頭琴的精美傳神、山水草原的和諧壯麗,由表及里,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七十年來,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邊疆安寧、生態和諧,各族人民生活幸福。這枚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30克銀幣的發行,既是對過往光輝歷史的銘記,又寄托著許多美好的期望。未來,內蒙古人民將筑牢自治區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基石,快馬加鞭推動自治區的各項事業邁上新臺階,將祖國的北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供稿:唐山中金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