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金銀幣的藝術美(八) |
發布日期:11-07-25 16:50: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千里鶯啼綠映紅――夸張之美
唐代詩人杜牧,寫過一首最為稱心的七言律詩《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小杜做夢也沒有想到,到了600多年后的明代,竟有人指出異議,而此人又非等閑之輩,乃是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大名鼎鼎的新科狀元、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號升庵)。他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后來,到清乾隆年間,另一位文學家何文煥為杜牧“打抱不平”,反駁楊慎曰:“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
其實,千里也好,十里也罷,都是文學作品的一種夸張。夸張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法則之一,即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質,以增強表達效果;或加強作者的某種感情,烘托氣氛,引起讀者的聯想。
2004年發行的中國民俗――元宵節彩色金銀紀念幣,其背面圖案均為兒童鬧花燈和中國傳統建筑造型。
![]() 中國民俗——元宵節1盎司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你看,畫面背景右側的四方亭,其飛檐一角,掛著3個燈籠。這便是一種縮小式夸張,即“縮小”了家家戶戶懸掛燈籠的景象。而身穿新衣的小“阿福”及其高舉彩燈的造型,則是一種擴大式夸張,從胖臉蛋、白手臂到虎頭帽、蘭肚兜、銀手鏈等,都作了適度夸大和增強;至于竹竿上的那盞大花燈,更有與明月齊輝的感覺。盡管如此,人們極不以為這些夸張缺乏生活的真實,反而覺得比生活更突出,更鮮明,更動人,將元宵節的歡樂氣氛和兒童興高采烈的情態躍然幣上,使人想起了自己難忘、有趣的童年時代。
2004中國甲申(猴)年生肖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1/2盎司扇形金幣和1盎司扇形銀幣除外),均采用民間剪紙造型,更是洋溢著藝術夸張的神奇。
![]() 2004中國甲申(猴)年1/10盎司紀念金幣正面圖案
畫面中心設計成一個桃形,下方以對稱的兩瓣桃葉和兩朵桃花作為陪襯。桃形中桃花盛開,一只有趣的小猴子正蹲在樹枝上,品嘗著鮮桃的美味。這幅民間剪紙的夸張,正是對繁雜內容的條理化和規范化,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在省略的基礎上強調對象的特征,對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擴大、縮小、伸長、加粗、變形等處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藝術魅力,以更好地寄托快樂吉祥、健康長壽、萬事如意等寓意。(供稿:湖南藏金閣貿易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