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各以十二地支相配,最早的比較完善的系統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隨著歷史發展,每一個屬相衍生出來的傳說越來越豐富,屬相之間相生相克的體系也被老百姓們用于測算婚姻、命運--可以說,屬相在中國每一個老百姓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乃至于非常年幼的孩子就能背誦“鼠、牛、虎、兔、龍、蛇……”
這些帶著奇妙寓意的動物形象,深受老百姓的喜愛,每年的生肖金銀幣發售也都會異常火熱。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就主要從形象創作和幣面構圖設計這兩個方面,來梳理一下十二生肖金銀幣的藝術內涵吧。
首先,在接受命題生肖之后,藝術家要考慮金銀幣浮雕的藝術形象。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審視這個步驟的成果。
其一,形象是否經典、是否被老百姓們喜聞樂見?
在錢幣收藏領域,我們知道,經典的就是永恒的,升值的空間也最大,因為時間會證明經典的價值。一個動物有多個個性不同的側面,要表現哪個側面則是由藝術家來做抉擇的。譬如2012龍年生肖本色金銀幣的形象塑造--龍本是兇悍威嚴的象征,但這樣的形象用于賀歲幣顯然是不合適的;藝術家選取了漢代瓦當拓片上一條“祥瑞”小龍,并在龍頸后畫上一個小火球,讓它顯得“萌萌噠”,這樣的形象既經典又可愛,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二,形象背后的故事,是否寓意深刻、內涵久遠?
當然,很多生肖金銀幣的形象背后是沒有特定“故事”的,但能講故事的生肖幣應該是更富趣味性的。2011兔年1盎司銀幣上,一只毛茸茸的小兔抬頭望月,銀幣的背景上有一輪新月,而小兔的眼中也倒映著彎月,兩者相映成趣。月兔的傳說惹人浮想聯翩,在小小的幣面展現出悠久的神話故事,讓這枚紀念幣更富歷史感。
其三,藝術家的視角是否獨特?形象的民族特色是否凸顯?
關于“蛇”的中外故事,多數都把它塑造成了陰冷狡詐的形象(典型的如伊索寓言《農夫與蛇》),這就為蛇年紀念幣的藝術家的創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戰。2013年蛇年1公斤圓形銀幣幣面上的蛇,是藝術家找到的“中國家蛇”,它的“學名”是黑眉錦蛇,被人們譽為“捕鼠大王”,在中國大部分農村是很受歡迎的吉祥的象征。刻畫這樣一條“好運蛇”加上它悠然扭動的身姿,再配上幣面背景上蛇身嫵媚妖嬈的花紋,藝術家確實賦予了“蛇”這個生肖主題另一種明亮風格。
在考慮好形象后,就是創作和構圖了。根據對獲取資料的整理,筆者總結出在這個過程中所要把握好的“三個平衡”:寫實與藝術表現之間的平衡;靈動與沉靜之間的平衡;復雜與簡潔之間的平衡。能恰如其分地做到好這三個平衡的圖稿都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2015羊年10公斤金幣上,一只領頭羊卓然而立,扭頭向面向來人。藝術家對這只羊的表情做了擬人化處理,并將羊的四肢比例都拉長了,還將羊原本微微彎曲的前肢回收,所有這些安排的目標是為了使領頭羊表現出挺拔、威嚴、穩重的“領袖氣質”。這是尋求對“羊”的形象表達過程中,盡可能平衡好現實與藝術之間關系的努力。
關于動與靜的平衡處理在紀念幣設計案例中不勝枚舉。前文中2013蛇年1公斤圓形銀幣案例中,底紋的“大蛇”靜靜盤踞,前面的“小蛇”正昂著頭靈活游走,一靜一動、相得益彰;在2014馬年1公斤金幣上的馬是騰躍狀態,前肢高高離地,背景上的馬則是馬鬃飄揚、抬頭張嘴仿似正在嘶鳴,這樣的組合則完完全全是流動的、飄逸的,是中國人熱愛的自由奔馳的駿馬形象。
說起復雜簡潔之間的平衡,亦能以2013蛇年1公斤圓銀幣為例。創作者近距離觀察了錦蛇,因此對這條抬頭游動的蛇做了非常細致的處理--身體轉折處的弧度、肌肉形態、鱗片的疏密程度等,都刻畫得很到位。但是在一面銀幣上過分突出細節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設計師只是用淺浮雕做了表現,越是仔細探究、越能發現深藏其中的匠心。背景上大蛇并沒有刻畫鱗片,只是強調了美麗的花紋。這么一來,整個的幣面表觀上非常干凈簡潔,而細致處卻也值得品味。
最后是石膏樣浮雕創作和幣面工藝等。這里比較重要的是要將前面幾步過程中設計師要表達的東西完整地表達出來,不能在縮放過程中把本來的意蘊削弱,或將原來的構圖變得雜亂或喪失美感。
總結完以上的諸多方面,應該對您欣賞十二生肖紀念幣有了很多啟發吧!是不是在本來覺得普通的金銀幣上看出更深厚的內涵,或者覺得它們變得更加活潑而有趣了呢?當然,本文只是挑選了一些審美角度來進行闡述,紀念幣的藝術審美還有豐富內容,將來我們還會逐漸涉及到。
來源: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