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法國與中國建交,法國也成為了第一個與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法國與中國自從建交以來風雨同舟,以極其親密的伙伴關系走過了50多個年頭,雙方秉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共同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為展示中法兩國的友好關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3月20日發行了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其中,1/4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北京故宮太和殿、牡丹花造型和法國盧浮宮、鳶尾花造型的對應設計,并刊“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中、法文等字樣及面額。整個圖案圍繞建筑與花朵展開,設計者特意選取了兩國極負盛名、歷史悠久的建筑作為主體圖案,表達了兩國立足現在、展望未來,希望友誼長存的堅定決心。
無論是中國的北京故宮太和殿,還是法國的盧浮宮,都是以歷史作為載體的。北京的故宮是元明清三朝定都的地方,它如一位滄桑的老人,見證著朝代的更迭,經歷著大風大浪,輝煌與衰落盡收眼底。它又如朝氣蓬勃的少年,永遠保持著堅定不移的意志屹立不倒,永遠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未知的挑戰。它亦是一位時尚的少女,敢于勇敢地接受新時代注入的新思想,以開放的姿態進入大眾的視野。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是如此的親民,讓帝王家族與普通百姓的距離感逐漸消失。法國巴黎的盧浮宮亦是從戰火紛飛的歷史中走來,13世紀就開始修建的它,是王室居住之地,中途經過了法國大革命的洗禮,時至今日,它已成為了一座舉世聞名的博物館。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博物館,它如一部史書,記載著法國成為西方大國的點點滴滴,其中更不乏眾多藝術家留下的傳世杰作。
一木一花一世界,圖案上,中法兩國的代表性花卉與各自的標志性建筑遙相呼應。中國自古以來深受大眾喜愛的花卉眾多,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蓮花,有“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花,亦有“不將顏色媚春陽”的蘭花……除此之外,國人對牡丹則有著一種近乎執著的偏愛。牡丹顏色多樣,種類繁多,綻放之時花苞全露,雍容華貴,昂然向上的姿態十分優雅。古人也極為偏愛牡丹,從唐開始,總有文學大家對牡丹的培養進行研究并著書,如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法國的鳶尾花是草本植物,五月開花,法國人視它為國花。香根鳶尾是幸福的象征,它寧靜、和諧、大方,體現了法蘭西民族的自由樂觀和光明磊落的精神。不僅如此,鳶尾花還為許多畫作提供了極好的源泉,荷蘭畫家梵高就曾在法國的一家醫院中創作了著名的畫作《鳶尾花》,其對此花鮮艷色彩的刻畫,更賦予了鳶尾花更多的生命力。無論是中國的牡丹花,還是法國的鳶尾花,都是各自國家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象征物。它們一同裝飾在金幣的圖案上,代表著一種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觀賞這枚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1/4盎司金幣,我們能深深感受到設計中充滿著創意,構圖中透著大氣。設計者從建筑中講述了中法兩國的悠久歷史,從花卉中傳達了彼此的民族精神,該枚金幣的發行將更加增進中法兩國間的友誼。中法兩國必將砥礪前行,共創美好未來!(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