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秦皇從諸侯中崛起一統天下,還是漢高祖起義推翻暴政,在歷史變幻的劇場背后,永遠離不開“經濟”二字。千年前,為了讓國家變得更為強大,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絲綢之路,才有了經濟基礎,為他北平匈奴的計劃提供了幫助。千年后,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的關系,我國再一次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國作為東道主,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了紀念這一重要的高規格論壇活動,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8日發行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其中,3克金幣的背面圖案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識,襯以纏枝蓮吉祥圖案的組合設計,并刊“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英文字樣及面額。圖案中,最醒目的無疑是一帶一路的標識,紀念幣中央的兩條絲帶代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條飄逸而又柔和的絲帶匯聚形成一個圓形,同時給人的視覺產生一種立體的錯覺,體現了“一帶一路”戰略包容、團結、合作的寓意,代表全球合作,互利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此外,兩條絲帶橫向的構成英文字母“S”,“S”正是英文“絲綢”的第一個字母。兩條絲帶重疊的部分,也就是在球形的中心地帶,還設計有“大雁塔”的抽象造型,而“大雁塔”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寓意著絲綢之路以中國為中心,始于西安,惠及全球。
正如它本身內容所述的那樣,一帶一路”是一種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是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標識的外側印著一圈纏枝蓮吉祥圖案,從下至上以一個半圓為分界。纏枝蓮圖案由深變淺,由大變小,再配以纏枝蓮圖案本身的委婉多姿,使得整個幣面富有動感,優美生動,給人一種別樣的觀賞體驗。同時,纏枝作為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又有著吉祥的寓意,為紀念幣增添了傳統文化的內涵。
經濟,是任何一個時代都無法逃避的話題,為了經濟的發展,每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對策,千年前的絲綢之路,造就了漢朝乃至后世多個朝代在經濟上的繁盛,而今天的“一帶一路”更是在結合了各國國情,民情的基礎上提出的戰略構想。
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當今的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好的時代,遇到了一個可以為國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中國公民,我們有責任為推動國家的發展,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們還應該了解“一帶一路”戰略賦予這個時代的意義,就像千年前的絲綢之路一樣,它打開的不只是國家的大門,還有千家萬戶的經濟之路。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銀紀念幣的發行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讓我們記住當下,留下一份對于這個時代的美好記憶,并激勵我們不斷前行,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