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從不同題材看中國金幣的文化內涵之四——中國古代名畫系列金銀幣 |
發布日期:11-03-09 15:34: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簡熙晴 |
中國古代繪畫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歷程,名家輩出,這些畫作或工或寫,內容涉及花鳥、仕女、山水等,從風格上看,或清疏儒雅,或精巧艷麗,或飄逸多姿,或沉穩凝重,是凝固著歷史的無聲語言,承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
90年代初期,紀念幣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在選材上表現出既豐富多樣又系統完整的特點,中國古代名畫系列的發行貫穿上世紀90年代,將視角定位在珍貴文化遺產的代表繪畫作品上,顯示了金幣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深刻認識,在弘揚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同時,又為紀念幣的發展開辟出了一條新路。金幣人太聰明了,不僅用貴金屬將畫卷背后的筆墨滲透得淋漓盡致,而且將絢麗多姿的中國古代繪畫演繹得如詩如夢,進而在不同的文化形式間大度穿行,游刃有余。該系列的發行,既是中國金幣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 ![]() 93年發行中國古代名畫系列紀念幣《孔雀開屏圖》金幣背面 ![]() 94年發行中國古代名畫系列紀念幣《嬰戲圖》金幣背面 ![]() 98年發行中國古代名畫系列紀念幣《清明上河圖》銀幣背面 這,就是中國古代名畫系列金銀幣的內涵。 中國古代名畫系列金銀幣,選取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精彩繪畫作品,反映出中國古代繪畫在不同時期的藝術成就和特點。縱觀1993年的孔雀開屏圖、1994年的嬰戲圖、1998年的清明上河圖和簪花仕女圖、1999年的洛神賦圖和明清扇面畫、虢國夫人游春圖,以及2000年的韓熙載夜宴圖,歷代繪畫大師們(知名或不知名的)以其洞幽入微的觀察力、超脫塵世的秉性、細膩激揚的情愫,憑藉生花的妙筆,畫下了這些技藝精湛、流傳深遠的名畫,為紀念幣提供了豐沃的成長土壤。中國古代名畫系列金銀幣內容涵蓋人物、花鳥、山水,創作手法涉及本色雕刻與彩色移印,金銀幣形制有圓形、扇型、長方型,既是中國古典名畫的貴金屬畫卷,也是綜合代表中國現代金銀幣創作思路、表現手法與工藝水平的經典作品。 該系列紀念幣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首先,不同內容和表現的古代繪畫作品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我國傳統美學思想。其次,詳細、形象地記錄了我國歷史的各個方面。孔雀開屏圖糅合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技藝,又獲得了中西合璧繪畫技法的精髓,將東西方藝術語言的“繪畫美學”融于一體,是清代宮廷繪畫的集大成者;嬰戲圖借天真美好的兒童作為載體,清晰地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民間生活風貌圖景;隨張擇端上河,走看北宋汴梁城從郊外到郊內街市的繁榮景象;看簪花仕女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看唐代貴婦們嫻雅舒適的生活,感受唐人宏大雍容的氣勢;洛神賦,賦中有畫,畫中有賦,遙想曹植與洛神真摯純潔的愛情故事;欣賞明清扇面,不重繪畫技法不重構圖風流,其中自然流淌著的老莊哲學足夠回味;展開一枚枚錢幣,一部活生生的中國歷史便在錢幣中演進。最后,中國古代繪畫作為中國古典藝術形象的代表,承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生活風貌和審美情趣,體現了獨一無二的民族性格。歷朝歷代不同風格流派的名畫紀念幣不僅可以讓我們一窺古人們的胸中乾坤,同時也可以讓我們了解其真實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古典繪畫知識、感悟古典繪畫之美的大門。(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