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兼備納英賢,華夏一統盡歸元。
若非當年臺風起,倭國已是口中餐。
智除權臣滅三藩,收服鄭氏定臺灣。
掛帥親征雅克薩,痛擊沙俄保邊關。
孛兒只斤·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孫,蒙古大汗,1271年建立元朝。他于1276年派軍攻占南宋都城臨安,1279年滅掉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統一全國,結束了唐末以來中國境內分裂割據和幾個政權并立的局面,推動了中華民族的交流和大融合。愛新覺羅·玄燁,清朝入關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是“康乾盛世”的開創者,他平三藩、收臺灣,敗沙俄,有力維護了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為紀念兩位功勛卓著的少數民族帝王,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六組和第八組選取了忽必烈戎裝像和玄燁朝服像。兩枚銀幣背面的近景都是帝王站在雕欄旁邊,遠景都為宮殿造型。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6組)之忽必烈銀幣
忽必烈身穿金甲戰袍,撫摸著精美的雕欄,內心感慨萬千:蒙古族從受欺凌壓迫到統治奴役他族、從居無定所到安居樂業、從氈包草房到宮殿樓閣,發生了質的變化。自己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繼承了祖輩創下的基業,有責任去繼續發展壯大。他站立在玉砌的臺階上,接見臣民、檢閱軍隊,激勵將士們去擴大帝國疆土,統一天下。遠處打旗的衛隊忠誠可靠,威武嚴整,時刻保衛君主的安全。在元帝國強大的綜合國力的震懾下,高麗、安南、琉球等國都俯首稱臣,唯有日本逍遙海外,為此忽必烈曾經三次征伐日本,若不是因為臺風將元軍戰船摧毀,恐怕日本早已經是元帝國的口中餐了。幣面遠景為元大都樓閣建筑,元大都于1267年開始動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時,大都已具雛形,雕欄玉砌,飛檐斗拱,已與漢宮、唐宮風格一致。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8組)之愛新覺羅·玄燁金幣
康熙帝剛剛下朝,屏退左右,獨自走到宮殿外邊,手捻朝珠,舉目遠眺,仿佛在思索如何治理好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此,他智除權臣鰲拜,加強了中央集權;平定三藩叛亂,維護了政權穩定;收服鄭氏集團,實現了國家統一;兩次親征沙俄,捍衛了領土完整,可以說康熙帝將祖輩留下的江山又重新打理了一遍。歷史證明,康熙帝得到了廣大漢族以及華夏各民族的擁戴,在他統治的六十一年里,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家初現繁榮景象。他的身邊是殿前銅鶴,遠處為紫禁城宮殿,龐大完整的故宮建筑群,沿襲了遼、元、明三個時期的建筑風格,是世界的文化遺產,歷經六百年的風雨洗禮,它依然屹立于中華大地上,見證著統治者的是非成敗、朝代的興衰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