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觀音 普度眾生——普陀山金幣中的觀音造像面面觀 |
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后,我們終于迎來了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的發(fā)行,也終于見到了曾經在腦海中臆測過無數次的金銀幣真容。有別于五臺山金銀幣圖案的以佛教建筑為主,普陀山金銀幣側重了對菩薩造像的刻畫,分別于三枚金幣上鐫刻了南海觀音、毗盧觀音、楊枝觀音三座精美絕倫的菩薩造像。它們或祥和、或端莊、或柔美,表現出了觀音的不同形象,給人以完全不同的視覺體驗。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細細品賞這三枚金幣中的慈悲境界,感受那來自海天佛國的寧靜與祥和。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描述的正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作為觀音大士教化眾生的道場,普陀山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信徒前來瞻仰跪拜。在這里,大大小小、姿態(tài)各異的觀音造像蔚為眾多,而最為人熟知的當數高達33米的仿金銅南海觀音造像。此尊觀音銅像,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謂印,雙目垂視,造型優(yōu)美、神韻盡出,充分體現出了觀音菩薩的慈悲之相與普度眾生之心。普陀山金銀幣中的1公斤金幣,表現的正是這尊端莊偉岸的南海觀音造像。幣面之上,設計師以膜拜者的第一視角描摹銅像,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而在背景的設計上,卻將以實際視角不能欣賞到的海天佛國美景以線描的手法鐫于其后。再輔以無邊框的設計,使得幣面所展現的幅員面積更顯廣闊,將立于藍天碧波間的南海觀音造像表現得愈為神圣莊嚴,令人觀之敬畏,心生虔誠。再說說該幣最為出彩之處,那就是南海觀音身著的天衣,是如此的輕柔飄逸、層次豐滿和生動自然。設計師在將造像百分百還原的同時更加入了新的思考:我們可以發(fā)現觀音衣袂的下擺微微向右傾斜,表現出了微風吹拂下佛衣的輕微拂動,這是銅像所不具備的細節(jié)。由此刻畫出的天衣,線條流暢而不拘泥,層次豐盈而不呆板,觀音大士也好似下一秒就會真的動起來,真乃栩栩如生。靜觀此幣,仿若已置身佛像下,跪拜中向上虔誠仰望,感受著佛教文化的熏陶與凈化。
千年以來,觀音一直是全世界華人的重要信仰。正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慈悲即觀音,在中國眾所周知,深入人心。但我們平日供奉的觀音法相眾多,而唯有毗盧觀音像,才被稱作正身觀音像。其與一般佛寺觀音像的最大不同,在于頭上的五瓣毗盧冠。這毗盧冠每瓣化一佛,又稱五佛冠,正中則為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作為目前大陸唯一一尊正身觀音像,供奉在原普陀山普濟寺圓通寶殿的毗盧觀音造像,毫無疑問的被刻畫進了普陀山金銀幣之中。仔細觀賞這枚5盎司金幣,只見幣中的毗盧觀音五官端莊,雙目微合低垂,嘴角輕微上揚,笑容慈祥而親切。它的前胸袒露,身披天衣,雙腿結跏趺坐于多層蓮座之上,雙手則置于腹前結禪定印,造型穩(wěn)固而堅定。在這枚金幣中,對稱之美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左右?guī)缀跬耆珜ΨQ的觀音造像,給人以和諧、統(tǒng)一的視覺感受。而三角形的構圖,更傳遞以穩(wěn)定、牢固的意識感受,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向往、信任的情緒力量,于靜謐之中感受到源源不斷的能量與動力。同時,背景設計的極簡與留白,也彰顯了整枚金幣空靈與神圣的審美基調,視之讓人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無窮的佛教哲學。正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