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不清有多少個風清月朗的夜晚,我背了槍游蕩在邊疆的山山嶺嶺。聽不見人聲聽不見鳥鳴,空曠的四野一片寂靜。一鉤彎彎的冷月掛在高高隆起的山脊上,那彎月瘦瘦的,瘦成了一把用舊了的鐮刀,無言地收割著戍邊軍人淡淡的鄉愁;那彎月顫顫的,顫成了一條扁擔,一頭挑著軍人的故鄉,一頭挑著邊關那孤寂的夜晚……”這是我的長篇散文《戍邊生活散記》中的一段文字。45年前我曾應征入伍,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大山溝的軍營里度過了十年光陰。在那片熱土上,為了祖國疆土的安寧穩固和邊疆人民的幸福安康,我和我的戰友們一起,把血汗灑在邊疆,把青春獻給邊疆,甚至最后長眠于邊疆,卻把一段段永生難忘的記憶,駐留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回想起來,常常令我們心潮澎湃,情動不已。
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幅員遼闊的內蒙古高原,蒼旻如洗,琴聲悠揚,城鄉各地到處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自治區各族人民以幸福歡樂的心情,歡度著自己的節日。1947年5月1 日,解放后的內蒙古人民,在烏蘭浩特市王爺廟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政府,開創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宏圖偉業,譜寫了內蒙古歷史發展的新篇章,也為我國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樹立了光輝典范。70年來,自治區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將原來貧窮落后的北部邊疆,初步建成了經濟發展、市場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進步的社會主義幸福樂園。
踏著內蒙古各族人民隆重慶祝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歡快鼓點,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捧讀這套一金二銀、精美絕倫的紀念幣,那熟悉的邊疆生活,熟悉的草原風情,便像潮水一樣涌向心頭,給我這個曾經戎馬邊關的“金幣人”以莫大鼓舞。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名及發行年號;8克圓形精制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奔馳的蒙古馬造型,并刊有漢、蒙兩種文字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字樣及面額。幣面正中的是一匹純種蒙古馬,它微低的頭顱,凌厲的雙目,緊繃的雙唇以及飛揚的馬鬃、馬尾,和奔放有序的四蹄,給人以一往無前的極大張力。凹凸有致的肌腱,渾圓豐滿的身體,將蒙古馬的精氣神表現得淋漓盡致。捧之讀之,讓人總有一種飛身上馬,向著草原深處一路狂奔的生命沖動。
150克、30克兩枚圓形精制銀幣的背面圖案,分別表現了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表演的安代舞和著名的馬頭琴造型。一條雪白的哈達纏繞在馬頭琴上,讓這把蒙古族的經典樂器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細看,這二者巧妙地形成了數字“70”,使紀念幣的主題彰顯無遺。這時,我仿佛聽到一曲深沉渾厚的馬頭琴音,正從草原深處的蒙古包飄蕩而來,如泣如訴,如酒如詩,悠然綿長,聲聲入耳。靜聽片刻,便像暢飲了一碗醇香的美酒,一股濃濃的醉意頓時氤氳在心頭: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
彩蝶紛飛百鳥兒唱,一彎碧水映晚霞。
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
啊啊哈嗬咿——
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