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個融匯了多種藝術和現代科技的藝術綜合體。中國電影誕生于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泰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段,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電影的發展由無聲到有聲,又到立體音響;由黑白到彩色,由單一銀幕到多種銀幕,從戲曲說唱再到今天的多元化的呈現形式,一路走來,至今已形成了多元化、豐富多彩的電影事業。
為弘揚中國的電影藝術,銘記和展現中國電影業100年來的輝煌歷史,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12月1日發行了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的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華表、禮花、牡丹花及電影膠片的組合設計,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攝影機及電影膠片盒的組合設計,并刊“中國電影百年”中文字樣及面額。
該枚1盎司銀幣的正面圖案上,最引人注目的設計元素要數那座矗立在中央的華表了。相傳,華表既有道路標志的作用,又有讓過路行人留言的作用,在原始社會的堯舜時代就出現了。《淮南子》里記載:“舜之誹謗之木”,“書其善惡于華表木也”。這個“木”就是指的華表,它曾是帝王讓人在主要的交通要道設置的木柱,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寫意見,體現了國家的民主。到了封建社會,華表又作為路標來使用。設計師在設計這枚紀念幣時,將電影膠片放在了華表的下面,明確地闡明了在電影創作的這條道路上,中國電影人用博大的胸懷,采納五湖四海的意見和建議,汲取了各種藝術的精髓,創造出了連續不斷、馳名中外的優秀影片。而華表的另一種意義又被喻為路標,它將引導中國電影人沿著正確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給我們帶來越來越多的精彩絕倫的電影。
華表上方是禮花正在空中綻放的定格瞬間,它的出現一方面是慶祝中國電影誕生100周年,另一方面又象征著我國電影產業的欣欣尚榮、興旺發達。再看華表的左右兩側,設計師用華美、高貴的花中之王牡丹來點綴。牡丹雍容大度,花開富貴,是吉祥富貴的象征,相信在中國電影人的辛勤努力下,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必將日新月異,在國際影壇上取得驕人的成就。
在紀念幣的背面圖案中,我們看到的是一臺攝影機和兩個電影膠片盒。設計師把攝影機的造型刻畫得形象而立體,用了大約一半的幣面來表現攝影機,這也是為了表明電影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一臺臺小小的攝影機。它們記錄著千姿百態的世間萬象,它們給予了電影藝術生命,它們的更新換代更促進了電影事業的發展。再看攝影機的上方,設計師安插了一大一小兩盒膠片,它們像兩個正在轉動前進的車輪,悄悄地記錄著中國電影史的成長過程,更見證著中國電影的時代變遷。同時,它們還象征著中國電影人正在以堅定不移的精神、永不止息的腳步,為電影事業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乃至生命。攝影機和膠片盒的四周,還裝飾有膠片盒的剪影圖案,它們猶如一株盛開的花朵,為幣面增添了活力和喜慶的氛圍。
整體觀之,這枚1盎司銀幣的圖案,運用的元素雖然較多,但一點也不雜亂,視覺上給人一種井井有條、十分流暢的感覺,主題突出、寓意豐富。
在過去的一百年中,中國電影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突破。而現在,中國電影正處于開放、包容的社會背景之中,有著前所未有的發展環境,我們有理由堅信,下一個百年,中國電影必將騰飛,屹立于世界電影之林。(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