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吉祥文化金銀紀念幣的吉祥幸福主題出現了重大變革:從去年的金銀套幣變為兩枚30克紀念銀幣,借“喜上梅梢,靈鵲兆喜”的傳統吉祥文化圖形,來表達“喜見松鵲啼聲遠,俱作清平作瑞來”的祥瑞祝福。兩枚30克紀念銀幣均為精制幣,直徑40毫米,面額1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均為20000枚。
兩枚銀幣的主題內容雖然都是寓意“喜上眉梢”的喜鵲和梅花,并刊“喜上眉梢”字樣及面額,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很大差異,一枚是“緣物寄情”的寫實路線,另一枚更側重“象征寓意”的裝飾路線。
具象寫實表現“鵲立梅梢報福音”
中國自古有“鵲立梅梢報福音”之說,在中國吉祥文化中,“喜上眉(梅)梢”取喜鵲之“喜”借為喜事之“喜”,梅梢諧音“眉梢”指人逢喜事時歡樂的神情,是表達吉祥幸福主題最直觀的吉祥圖形。
這枚具象寫實表現的紀念銀幣,以蒼勁的梅樹和輕靈的喜鵲作為主體,于幣畫間,造成一種大與小、動與靜的靈性對比。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幣面上的這株梅樹造型優美,虬校層曲,姿態古雅。在中國的古典審美里,梅樹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疏為美,密則無態,觀此株梅樹,正合此意。尤有幾處橫斜瘦疏,透露出蒼勁古樸的氣韻。再觀梅花,枝上梅花清淡秀麗,風姿灑脫花形飽滿,似乎還散發著幽幽清香,枝頭微微壓下,隱隱有無形的冬雪壓在枝頭,卻壓不斷寒梅的風骨;兩只喜鵲一上一下立于梅梢,一只轉首啾啾,另一只引頸相對,栩栩如生,似在寂靜密林中縹緲而來的空靈之音,又似兒時農家檐前的頑皮啾鳴。整個銀幣畫面以中國工筆繪畫的寫實手法,通過線條的交錯與重迭,在粗細疏密的相互映襯中表現出梅樹優雅的姿態與喜鵲歡喜的狀態。在造型上特別強調兩個圓——當然這個圓是有所變形的——喜鵲整體身體線條的大圓和頭頸部的小圓,大圓套小圓,小圓補大圓,以纖細的線條勾勒出這兩個圓,從視覺整體顯示出喜鵲形態的圓潤美感。在兩個圓內又運用多層次噴砂工藝表現出喜鵲黑白相見的體色,灰色過渡的肚皮色,重墨噴染噴砂輕填來表現喜鵲黝黑柔軟的羽毛,喜鵲背部再以線條輕輕勾勒出羽毛的層次,栩栩如生,儼然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生靈圖。
在中國吉祥文化中,“喜鵲登枝”“喜上眉梢”都傳達著喜事臨門、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這枚用具象寫意手法設計的“喜上眉梢”紀念銀幣造形精細,刻畫細膩,追求真實再現,體現了設計者扎實的寫生功底和極強的造型寫生能力。作品中浮雕線條暢達有力,飽含激情而又技巧極高,這從喜鵲的羽毛肌理和蒼勁有力的梅樹枝干中得以充分體現。一樹雙鵲,刻劃盡致,敦付于朝氣蓬勃的生命力。通過這種具象寫實表現手法設計出來的“喜上眉梢”,既保留了吉祥文化原本的精髓,又給很多不夠了解中國吉祥文化的人對這個形象組合是如何表達吉祥幸福主題多了一個注腳。
寫意裝飾表現“鵲唱梅梢報春歸”
齊白石曾經說過,“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既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標準,也是中國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第二枚“喜上眉梢”紀念銀幣就是這樣的設計思路,既保留了寫實造型,又通過更加抽象裝飾性的手法傳達了現代人對于吉祥幸福文化的審美趣味。

銀幣畫面采用傳統剪紙和輪廓相結合,正中的剪紙喜鵲歪著頭,仿佛在欣賞美景。身后的喜鵲輪廓中點綴滿片片梅花,同樣是兩只喜鵲造型,一個寫實一個抽象,一動一靜,虛實結合,既是喜上眉梢又是雙喜臨門,賦予組合更多的祝福寓意。這種設計手法,似乎是參考了中國賀歲生肖喜金銀紀念章,參考了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創作手法。幣面主景是一只色彩素雅、纖秀明巧的剪紙喜鵲,回首似乎在和我們親切地道一聲“你好”,身體圓潤飽滿,身體各部裝飾各類吉祥花紋,尾羽張開精神奕奕,而背景中的抽象造型喜鵲,寥寥幾筆曲線構成身形,布滿全身的吉祥花紋,腳下是梅花紋以作點題,顯得鮮靈活脫。這枚寫意裝飾風格設計成的“喜上眉梢”紀念幣更接地氣,更能讓欣賞者產生歡快明朗的情感體驗。鑒賞整個幣面,既有再現客觀物質的要求,又有歸納總結的抽象表達,體現了設計者對于“喜上眉梢”這一重要吉祥文化內容的更多思考和解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梅花雖生于苦寒卻氣節高潔,喜鵲雖然生性低調,它們的出現往往代表著平安喜樂、清平獻瑞之意。人文精神是貫穿于今年這一版吉祥幸福主題銀幣的主線,它不只是簡單地描繪一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吉祥文化圖飾組合,緣物寄情也好,象征寓意也罷,表達的是當代國人的理想和祈愿。喜鵲梅花在同一畫面中,寓意“喜報春”,愿中國安樂,人民幸福。(作者:遙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