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受群眾喜愛的2014年中國貴金屬紀念幣”評選活動中,中國佛教圣地(峨眉山)2盎司圓形銀質(zhì)紀念幣在眾多候選幣中脫穎而出,榮獲“最受群眾喜愛的年度銀幣”稱號。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3月21日發(fā)行的中國佛教圣地(峨眉山)金銀紀念幣,包括3金2銀,共5枚紀念幣。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名及年號;2盎司圓形精制銀幣的背面圖案為峨眉山萬年寺建筑景觀造型,并刊“峨眉山·萬年寺”字樣及面額。
峨眉山地處中國四川盆地的西南邊緣,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nèi)。峨眉山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地勢陡峭,風(fēng)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中寺廟林立,殿堂森然,山上山下,到處都充盈著濃濃的佛教意味。2盎司銀幣上的萬年寺,即是其中歷史最悠久的古剎之一。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jīng)南絲綢之路傳入峨眉山,藥農(nóng)蒲公首建普光殿。至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僧人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明萬歷中敕改為圣壽萬年寺。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fā)展的重心逐步由印度轉(zhuǎn)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借勢而起,應(yīng)運而生。峨眉山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9世紀中葉,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以僧人繼業(yè)為首的僧團去印度訪問。回國后,繼業(yè)奉旨來山上建造寺廟,譯經(jīng)傳法。他于萬年寺內(nèi)鑄造的重62噸、高7.85米的巨型普賢銅佛像,成為峨眉山佛像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shù)價值。至此,峨眉山這個“佛門圣地”便以“普賢道場”之名,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出生于峨眉山下的現(xiàn)代大文豪郭沫若,曾專為峨眉山題寫了“天下名山”四字匾額。
萬年寺原有殿宇七重,后幾度興廢。1946年大火,除明代磚殿外幾乎毀壞殆盡。現(xiàn)有殿宇兩重,系1953年重建。萬年寺磚殿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為外部通高16米,每邊長15.7米的穹窿頂方形無梁殿。無梁殿后有著名的“行愿樓”,內(nèi)供萬年寺三寶:佛牙、貝葉經(jīng)和御印。御印最為珍貴,13厘米見方,重4公斤,為明萬歷皇帝御賜,印刻“大明萬歷,敕賜峨山,御題磚殿,普賢愿王之寶”字樣。
在中國佛教圣地(峨眉山)2盎司銀幣上,綠樹簇擁下的萬年寺殿閣森森,莊嚴凝重。圓形的穹頂上,佛塔高聳。左右及后面的四座配殿瓦脊突起,整齊劃一。寺廟前的臺階,房脊上的青瓦,成行成列,線條逼真,連窗戶上的窗欞,廊檐下的門扉都纖毫畢現(xiàn),清晰傳神。畫面容量很大卻沒有擁擠感,內(nèi)容豐滿充實卻不顯得臃腫。噴砂反噴砂等現(xiàn)代造幣工藝的運用,將整個幣面處理得干凈整潔,層次分明,突顯了這座千年名剎莊重威嚴的風(fēng)姿,給人的心靈帶來強烈的震撼。(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