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精微,致廣大”,這句話出自目前的中央美術學院校訓當中,也是一句具有深刻意義的古語,它曾是徐悲鴻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時引用過的經典的話語。確實,對于藝術,只有深入到細微之處,才能看清楚根本。藝術能從細小的地方展示無限的空間,以博納天下的情懷,去訴說之,繪畫之,描寫之,臨摹之。以藝術的情懷感受大自然的賞賜,將大自然的饋贈再以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美自然就開始流露。美于人眼中是一種視覺享受,它無需設計,只能用心去感受。
以美為追求的中央美術學院,在悠久的歷史長河當中已經屹立了100年,在該校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3月15日發行了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30克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其背面圖案為中央美術學院代表學科典型工具及校徽等元素組合設計,并刊“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中文字樣、“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ENTENARY CELEBRATION”英文字樣、“1918-2018”及面額。該枚銀幣的背面圖案,讓人一眼看去,就有一種聚攏之感,是什么在吸引著我們的眼球?它似乎只是一個圓盤,但其中卻包含了眾多的繪畫和雕刻工具,可謂是一個畫具的大展覽。所有工具的頭部都是向著圓盤的,而頭部也是匯聚思考和智慧的地方,人的創造力和夢想都在其中。圓盤的正中間是中央美術學院的校徽,設計者將校徽放于幣面的中央,似乎表達著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一直心系母校,愿意為了母校貢獻自己的才華與力量。中央美術學院把人心聚攏起來,大家用著手中的工具,一起去描繪過去和塑造未來,在時代的洪流當中,一起跟學校承擔歷史交給自己的任務,也只有如此去做,學校的育人之本才能發揮出效力來。
刊在背面圖案周邊的“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和“1918-2018”字樣,講述著中央美術學院在風風雨雨中經歷的歷史和成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事物的飛速變遷,央美仍然在默默堅守。在徐悲鴻、江豐、吳作人、古元、靳尚誼、潘公凱、范迪安等一代代充滿著藝術和報國情懷的院長帶領下,央美跟隨著時代的步伐,昂首挺胸往前邁步,恪守著培養追求美的人的理念,一代又一代的央美人堅守著修身的正氣,蕓蕓學子在汗水中不斷治學,都是為著同樣的目標,發揮傳承著央美精神。
也許時代會變化,也許季節會變化,也許建筑會變化,但是不變的永遠是中央美術學院源源不斷地對美術的創造力。不管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央美人始終以兼并包容的思想對待之,一步又一步開闊著眼界,最終讓美沒有了國界,走出了束縛。這是中央美術學院值得驕傲的地方,以堅持創造的心,傳承了一百年。在這一百年的歷史里,承載了太多美術的記憶,翻開泛黃的校史,也許之前幾十年發生的事情,所有的央美人都會記得,如數家珍,是一輩子不會忘懷的事情。因為那些人文的情懷和藝術的精神,已經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這枚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30克銀幣所透露出的歷史感和展示出來的藝術魅力,像是央美的一個縮影,值得每一個人去感受。時代不會忘記每一個對歷史有貢獻的人,也不會忘記一所至高的美術學府對于中國美術事業的貢獻。讓我們向央美的歷史致敬,相信這枚為慶祝央美建校百年而發行的紀念銀幣,將激勵著央美的學子們不斷奮力向前,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供稿:唐山中金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