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曾讀過一篇文章,說的是魯班在干農活時不小心被一片草葉劃破了手指。魯班通過對這片邊緣帶有鋸齒形草葉的研究,發明創造出了惠澤后輩木匠的重要工具——鋸子。魯班是中國杰出工匠的楷模,正是他和一代代中國工匠的勤奮鉆研與不懈創新,才造就了人們在生產生活中使用的各種器具。中國人民銀行于近期發行的“中國能工巧匠”金銀紀念幣(第1組),其幣面設計圖案選取了魯班鎖、魯班堤,以及斧子、鑿子、圓規、矩尺和鉛垂等木工工具,作為對中國杰出工匠的代表人物魯班的特殊褒揚。
該套紀念幣包括5克金幣和15克銀幣各一枚。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及年號。5克金幣背面圖案為魯班鎖、魯班堤,并配以魯班創造的一系列木工工具裝飾圖形。該幣的背面圖案以魯班及其后代工匠的制造的典型工具及建筑為基本內容,將畫面一分為三。占據幣面左上方的魯班鎖,是中國古代工匠最富盛名的發明之一,是中國古建筑中榫卯結構的典范,也被稱為中國人的魔方。魯班鎖的神奇之處在于,它不需一釘一錐,只靠木器之間的榫卯嚙合,便可以建造出形態各異大小不等的純木結構建筑物和各種器物玩具。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中國國家館,就是一座煌煌巨制的“魯班鎖”。
畫面下方的魯班堤,坐落在山東滕州界河鎮的魯班故里。據民間傳說,當年魯班為治理界河水患,運用他的聰明才智,巧用圓形狀石碌碡的外弧度原理,獨創性地在界河岸邊壘砌了一道碌碡堤壩,有效減緩了河道水流對堤壩的沖擊力。這堤壩歷經2000余年風吹雨打洪水沖刷,于今仍然是世人眼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畫面右上方三分之一處,是中國古代木匠用的矩尺、圓規、斧、鑿等木工工具。金幣上的這些“魯班制造”,無不彰顯著以魯班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工匠們的孜孜追求和創新精神,而創新精神正是中國制造的不竭源泉。金幣圖案內容豐富,結構勻稱,雕刻精細,純金的色調給這些中國元素鍍上了一層暗黃的色澤,使得整個畫面生發出古樸、莊重、典雅之氣。(供稿:河北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