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散花”一詞原本來源自佛教中《維摩詰經·觀眾生品》里的一則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天,如來佛在西天蓮花寶座講經解法,在得知弟子維摩潔患病之后,派眾弟子前去問候,他斷定維摩潔要借機宣經釋典,便派天女前去檢驗弟子們的學習情況。天女手提花籃,來到塵世間低頭下望,見維摩潔果然正與眾人講學。隨即將滿籃鮮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滿身沾花。眾人感到非常詫異,這時,天女說:"結習未盡,固花著身;結習盡者,花不著身。"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發努力學習,天女散花的典故就來源于此。
如今,天女散花的內涵也變得更加的豐富,也可鑒世人之善惡,除妖魔之災厄。佛有慈悲之念,人無好德之心。“惟有散放天花,遇有高人善士居處,方可散花免災;遇有妖精作惡之處,則宜掃除惡孽,決無散花之事。”天女受佛之命采集仙花,廣散人間。仙女散花的故事傳頌于人間,寓意春滿人間,吉慶常在。而仙女散花圖也是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之一,表達著我國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
為銘記中國的神話故事,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4月8日發行了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4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1/2盎司彩色金幣正面圖案為瓊臺樓閣圖,巍峨壯觀的瓊臺樓閣聳立于云端,四周仙氣繚繞,將其襯托得神秘莫測,風姿綽約而綺麗。這座樓閣兼具浪漫與莊嚴的氣質,氣派的大門,盡顯雍容華貴。它的四周翹角飛檐,猶如仙人飛升之姿。瓊臺樓閣的柱子、窗戶雕刻得細致入微,整個畫面浮現于眼前,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周邊的云彩線條流暢、姿態優美,透著陣陣仙氣,只此一眼,天上人間。
該枚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天女散花圖,圖案主要由紅、藍、紫、白四色構成。畫中的天女,身著一襲紅色飄逸的衣裙,她輕盈舒緩的體態透露出嫵媚動人的風韻,嫻雅溫婉的神情令人沉醉其中。她那曼妙的雙手捧著花籃,飛舞的彩帶更襯得其婀娜多姿。“纖腰弄明月,長袖舞清風”。朵朵仙花從花籃中散落,隨著天女的身姿落于其后,飛舞著好似在風中綻放,迎風飄揚,為整個畫面賦予了動態感,帶給人一場視覺的盛宴。那象征著吉祥幸福的花朵散落人間,帶來安定與繁榮。天女四周的仙云環繞其間,表現了飛天的動感。朵朵祥云象征著天女為人間帶來的吉祥與福氣。天女優美的身姿和衣帶、仙云、飛花構成了一曲和諧動聽的旋律,好似人動帶動了衣裙和彩帶的飛動,又好似風動使衣裙、彩帶和仙花飛舞,不論是人動還是風動,這一曲飛天樂章永遠縈繞心間。“飄然旋轉回雪輕,嫣娥縱送驚游龍。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欲生。煙娥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觀賞銀幣的圖案,我們仿佛能聽到天女帶給人間的歡聲笑語,看到人間的美好溫情。
這一枚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第3組)1/2盎司彩色金幣圖案上流暢的線條、栩栩如生的天女形象、細致入微的刻畫、飽滿的顏色,展現了設計師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百佛論道,天女散花。千百年來,我國的勞動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對神佛的信仰,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神話傳說。靜下心來細細聆聽、慢慢品味,這些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想象,寄托著吉祥寓意和期盼的神話故事,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傳承!(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