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足以讓華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黃子孫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明朝永樂年間,鄭和曾率領部隊七下西洋,不僅向外部世界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實力,還促進了中國和其它國家在經濟與文化上的交流,為世界文明和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為了紀念鄭和下西洋的歷史壯舉,2005年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在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這個特別的日子發行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套金銀幣紀念幣中的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彩色徽標,徽標的創意是一條揚帆起航的帆船,上方刊有國名、下方刊有年號;背面圖案為羅盤、星相及鄭和下西洋船隊組合結構圖,并刊面額,整個圖案設計巧妙,寓意深刻。
該枚1盎司銀幣背面圖案的正中為一個羅盤,它與整枚銀幣正好構成了同心圓的造型,美觀大方。羅盤在明朝已經被用于航海之中,通過羅盤可以辨明方向,而鄭和下西洋不僅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也讓中國古代的航海術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將羅盤作為這枚紀念銀幣圖案的設計元素之一,不僅點明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主題,還可以讓現代的人們體會到古人的智慧和勇氣。
紀念幣背面的右上方刻著星象圖。星象在我國古已有之,古人通過將星空分成四象來辨別方向,《禮記·曲禮上》云:“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星象在我國古代航海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紀念幣圖案中,星象的兩側各寫著“北辰星一指平水”和“華蓋星八指平水”字樣。這兩句話出自鄭和航海圖中的《過洋牽星圖》,也是明代常用的航海方法,即通過牽星板測量星辰高度來判斷所處的方位。這些設計元素都表明了星象在古代航海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星象導航的描繪,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當時鄭和船隊日夜兼程的辛苦和不畏艱險的勇氣,正是這種敢于冒險的精神才令世界了解了中國,認識了中國,才創造了之后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
紀念幣左下方是鄭和船隊的圖案,正好襯在羅盤上方,仿佛在告訴人們,這艘船正在羅盤的指引下,向著目標努力前行,立體感盡顯。船隊的排列造型宛如一只飛鳥,象征著明朝實力的騰飛,更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強大。船體乘風破浪向前航行著,代表著鄭和所率領的船隊正打開世界的大門,為了“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理念而前進。
紀念幣的四周采用了浪花作為背景裝飾圖案,襯托出了整體的情景感,將人們帶入到一望無際,波濤洶涌的大海上,也在告訴人們,下西洋的過程是艱辛的,是充滿險阻的,但是正是因為鄭和的不畏艱險,不怕困苦的精神,讓中國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讓中國和鄰邦互相了解、互相交好,也讓世界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與魅力。
如今,這枚“鄭和下西洋600周年”1盎司銀幣的發行,在銘記光榮歷史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間傳承著民族精神。通過鑒賞“鄭和下西洋600周年”1盎司銀幣,我們可以體會到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相互交融,更能體會到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優良傳統。我們認識到只有堅持睦鄰友好、共創人類繁榮,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懷揣著和平、愛國的美好夢想,一起細細品讀這枚1盎司銀幣帶給我們的思考吧!(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