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邢臺大道長,天文水利智慧光。
躬身修訂授時歷,通惠河上立帆檣。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把全國人口分為四個等級,第一是蒙古人,第二是色目人,第三是漢人,第四是南人,目的是鞏固蒙古貴族的統治,削弱漢族抵抗力量。按理說,漢族人是不會受到元朝統治者重用的,但卻有一位漢族官員,不但受到重用,而且歷經六朝皇帝,八十六歲去世,可謂名利雙收,善始善終,這個人就是郭守敬。
郭守敬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杰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水利工程專家,他從事科學研究所體現出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無不閃爍著人類智慧的光芒。郭守敬修訂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歷法,他負責修治了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將京杭大運河連成一個整體,這樣一來,南方的糧食等物資可以源源不斷地運往大都,鞏固了中央政權,加強了南北方聯系,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
為紀念郭守敬為社會發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后人在他的老家河北邢臺,修建了一條“郭守敬大道”(保存至今)。此外,還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月球環形山等。198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幣(第6組),其中的一枚銀幣就是以郭守敬作為幣面主題人物的。
幣面上的郭守敬,給人一種已穿越回唐朝的感覺。郭守敬是漢族人,在蒙古人統治的朝廷上任職,理應穿著元朝官員的衣帽服飾才對,不過遍觀郭守敬的雕塑、畫像等,大部分是這種唐朝時的裝扮,雖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卻迎合了當時人們的心理想法:郭守敬是漢族人,本不應為異族統治者服務,而他的威望又很高,所以就不能以元朝官員形象示人,如果讓郭守敬穿著宋朝官服,則恐有“反元復宋”之嫌,且人們在情感上也難接受,畢竟元朝滅的宋朝(南宋),因此,延至今日,我們看到的大都是郭守敬身著唐朝官服的形象。
銀幣上的郭守敬正值盛年,他面容英朗,胡須飄逸,渾身散發著滿滿的自信和正能量。自信是因為他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很強的辦事能力,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正能量是因為他雖然為異族統治者效命,但更多的是為廣大老百姓服務,他治理水患、修建水利工程,保護了當地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功不可沒。此時的郭守敬正在聚精會神地計量換算,他左手握著書卷,右手拿著類似圓規的工具,在桌面圖紙上畫下三角形、圓形等圖形。嚴謹的工作態度,精準的施工圖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所在,這也是郭守敬連續受到元朝皇帝信賴和重用的原因之一。圖紙旁是成冊的書籍,說明郭守敬勤奮好學,不斷從書籍中汲取營養,充實自己。桌子上還擺放著郭守敬發明的簡儀,簡儀是中國天文儀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飛躍,在當時世界上處于先進地位。儀器上雕刻著盤龍、云紋等裝飾圖案,美觀大氣,它不僅是一臺觀測儀,還是一件藝術品。
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元朝終被漢族人建立的明朝推翻了,為躲避明朝的歧視和迫害,郭守敬的子孫們隱姓埋名,遠走他鄉,不被人知。好在歷史是公正的,人們不會忘記郭守敬為國家、為百姓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他注定會青史留名,F在,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上也銘刻了他的偉岸形象,表達了世人對他的緬懷和敬仰之情。(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