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綠綠的草原馬兒肥,奔騰的駿馬牧馬人在追,熱情的牧民全陶醉......每當人們看到這些字眼的時候,內蒙古大草原就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在眼前。除了擁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內蒙古自治區還是中國成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比新中國的成立時間還早兩年。到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已經成立了6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治區實現了民族的團結,經濟的騰飛,內蒙古人民也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為了紀念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國人民銀行于2007年4月25日發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1/4盎司金幣正面圖案最外層的一圈是內蒙古傳統民居——蒙古包圓頂的造型,中間圍繞著蒙古族勒勒車的車輪,這樣的設計極具蒙古族特色。蒙古包的圓頂造型,既像牧民戴的氈帽,又像一朵朵祥云。無數的牧民共同組成了蒙古族的大家庭,大家手拉手,心連心,圍繞在著勒勒車的車輪,走過了春夏秋冬,走過了嚴寒酷暑,走過了六十載的風風雨雨,那里的人民幸福安康,友好和睦。從整體看,紀念幣的正面像一層套一層的同心圓,中間的軸心就是圓點,寓意著內蒙古人民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圍繞著共同的祖先和信仰。一根根車轍像萬道光芒輻射開來,照耀著內蒙古大地,人民齊心協力,共建美好生活。最有意思的還是蒙古包的圓頂造型,看起來又像是一只只肥壯的大綿羊,在中國有三羊開泰之說,羊是吉祥的象征,更是內蒙古草原獨有的特色。設計者采用簡單的線條勾勒,讓欣賞者可以展開無限的遐想,勒勒車、祥云、氈帽、肥壯的綿羊,無不透著蒙古特色,一條條車轍將圓頂串聯起來,寓意著大家都是一家人,永不分離;更寓意著內蒙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金幣的背面是蒙古族女青年迎賓圖,并刊“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紀念”蒙、漢文字及面額。圖案上,一位身著蒙古族傳統服裝的女青年手持哈達,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貴賓,歡迎大家到內蒙古旅游、做客。哈達是內蒙古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之物。哈達分為白色、藍色和黃色等幾種顏色,白色象征著白云和純潔,看到了它就能馬上想到內蒙古草原上的藍天白云。黃色的哈達象征著豐收,象征著富足。幣面上的這位蒙古女青年手持的哈達或許正是黃色的,代表著內蒙古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六十年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巨大的收獲。女青年的手中還拿著一只碗,碗中盛滿了馬奶酒,而馬奶酒是蒙古族獨有的一種食物,常用來招待遠方來的客人。從這位蒙古族女青年的服飾中,我們可以猜想,她一定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或許她正想放下手中的東西,用歌舞來表達心中的喜悅之情。
觀賞完這枚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1/4盎司金幣,不由得心潮澎湃,內蒙古自治區在黨的關懷下,那里的天更藍了,草更綠了,人民的生活更富裕了,家庭更幸福了。正如幣面上那位蒙古族女青年一樣,自治區的人民正捧著哈達,邀四方來賓,共同慶祝和見證內蒙古自治區的發展,憧憬美好的明天。(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