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16年,世界遺產——大足石刻金銀紀念幣正式發行,也是世界遺產系列中的第六組。該套金銀紀念幣共4枚,其中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是一套同時涉及世界遺產題材和石窟藝術題材的金銀幣,從發行規模來看,走的也是精品縮量的路線。
大足石刻寶頂山的第8龕千手觀音是大足石刻最具代表性典型性造像之一,也是我國最大的集雕刻、彩繪、貼金于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這尊千手觀音像最獨特之處在于,它是中國觀音石窟造像史中創作技巧上的一大突破,在此之前千手觀音造像時千手一般以線刻簡略替代,而這尊觀音的千手則是寫實雕鑿,千手張開如孔雀開屏絢爛奪目,手持寶珠弓箭等各種法器,姿態無一雷同,表現的是觀音菩薩妙法無邊、能滿足眾人悲愿的神力圣相。150克金幣的主圖就是這尊宏大的寶頂山“千手觀音”造像,并刊“大足石刻·千手觀音”字樣及面額。金幣畫面的構圖非常繁復華麗,觀音的姿勢以正面觀像,體態中正安定,觀音面容圓滿慈祥,雙目微垂,表現了慈悲安寧的念容,端莊中又帶一抹笑意,表情祥和靜謐,充滿了溫厚慈悲又可親安詳的宋代石窟造像世俗化風格。上身修飾瓔珞,束腰立于蓮臺上,手臂呈放射狀,由內而外,整體畫面呈現左右對稱、安定均衡的美感。金幣為了生動呈現這尊觀音造像在雕鑿上的最大特點,也是以非常寫實的雕刻線條表現了觀音如孔雀開屏一般的千手,中央兩手如意合掌,下結禪定印,以六為數的本體外圍一圈主手則手持寶印寶珠楊枝等佛家法器,眾多的手形態各異而又在整體上左右對稱,如水紋波浪般層層圈圈向外圍擴散,呈現宏大擴散的張揚姿態。這枚金幣畫面呈現出繁復有序的空間藝術效果,體現了至大至美的藝術理念,顯示出佛法無邊、莊重威嚴的宗教美感。
大足石刻北山第136號轉輪經藏窟的日月觀音像,又被稱為六臂觀音,觀音端坐于須彌座上,身生六臂,眉清目秀,神情安詳自在,俯視眾生。8克金幣的圖案就是這尊“日月觀音”頭部造像,并刊“大足石刻·日月觀音”字樣及面額。觀音像曾經在中國金銀幣上出現過無數次,送子觀音、蓮花觀音、滴水觀音等等不勝枚舉,但這枚金幣也是首次在金銀幣上雕刻日月觀音像,因此具有特別的收藏價值。
由于選取的是日月觀音像頭部,且金幣也為小規格,因此在風格上以簡單質樸為主,幣面上菩薩偏右呈俯視角度,面容圓潤修長,雙目微垂細眉如柳,眼角上勾如半月,嘴角微翹淡笑隱現,額頭一點陽輪,頭上一尊華麗高貴、紋飾繁復的寶冠,表現出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圣潔念容。日月觀音的傳說本身就來源于民間,相傳觀音菩薩在戰亂年代曾經化身為一位美麗善良的農家女治病救人,并且留下日與月兩股山泉造福山民,因此化名為日月觀音。所以這枚8克金幣在雕琢表現手法上也凸顯了這尊觀音像的世俗人性化特征,法相尊嚴,但是整體面容線條走向卻很精確寫實,尤其是眼角眉間唇邊隱含的淺淡笑意,在圣潔高雅之中又有親切撫媚的世間少婦風情,仿佛真的是那位曾經懸壺濟世、普渡眾生的善良農家女再現人間。這尊造像風格獨特的日月觀音像,在多層次噴砂與反噴砂效果和金幣底面光潔鏡面的結合對比下,形象生動準確,讓人感嘆現代造幣技藝的精湛神工。(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