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中國現代金銀幣的國際化題材之五:聯合國國際環境保護年紀念銀幣 |
發布日期:11-08-16 14:42:3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甄永紅 |
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稱“地球會議”。為紀念斯德哥爾摩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召開20周年,1992年6月3日,聯合國在巴西的“里約中心”組織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60多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及100多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在大會上發言,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大會并講話。這次大會是繼1972年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之后,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一次國際會議。大會的會徽是一只巨手托著插著一支鮮嫩樹枝的地球,它向人閃昭示“地球在我們手中”。這次會議的宗旨是回顧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召開后20年來全球環境保護的歷程,敦促各國政府和公眾采取積極措施協調合作,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為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而共同作出努力。為紀念這一歷史性的國際會議,199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套紀念銀幣共兩枚。圖案基本相同,正面是國號、國徽、發行年號;背面圖案為白云、山巒、樹木、草原、河流、駱駝、花叢組成,其中一美麗的正在女孩跪在河邊打水,圖案上方是“國際環境保護年”字樣,聯合國環境署標識,下方為面額。
聯合國國際環境保護年22克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這套兼國際題材與環保題材的紀念銀幣發行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但它的設計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國對于環境保護的理解。
其一,保護水源是環境保護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成就傲視全球,但水資源的保護意識不足,導致嚴重匱乏、嚴重污染和浪費,已經成為持續發展的憂患。“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這則在主流電視臺數十年來不斷被播放的公益廣告發人深省,從聯合國國際環境保護年紀念銀幣來看,我們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紀念幣上一位美麗的少女跪在河邊打水,她掬起一灣清澈的水,低頭深情地看著它,水是帶來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紀念幣用一種非常浪漫的表現手法,用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去喚醒觀者的環保意識,珍惜健康水源。否則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場景將越來越少,人們在掬起污濁不堪的河水、溪水時,不再能夠感受到紀念幣上這樣溫馨浪漫的感受,而是恐懼、憤怒、無奈。每個人都可能是水資源的破壞者,每個人都可能是污染水源的受害者,然而我們最該去做的就是健康水源保護者。
其二,該套紀念銀幣設計得相當精致,白云、山巒、樹木、草原、河流、駱駝、花叢,和諧地圍繞在打水少女身邊,生動地體現出“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價值觀念,在中國人看來,環境保護的本質其實是保持人與自然的平衡與和諧,合理地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才能維系人類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