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北崖上,坐落著聞名遐邇的云岡石窟。石窟東西綿延1000余米,全部是依山開鑿,掘洞雕像。現(xiàn)存洞窟53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尊,是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岡石窟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風格,窟內(nèi)造像氣勢宏偉,生動傳神,豐富多彩,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的典范之作,被譽為世界雕刻藝術寶庫。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曾這樣描述云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巖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
云岡石窟開鑿于北魏初期,距今已有近2000年歷史。石窟按照開鑿的時間分為早、中、晚期。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diào);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于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guī)模雖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范本和“瘦骨清像”的源起。云岡石窟形象記錄了印度及中亞佛教藝術向中國浸淫發(fā)展的歷史軌跡,真實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國逐漸世俗化、民族化的過程,是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重要開端。
為傳播和弘揚中國的石窟藝術,中國人民銀行先后于2001年、2002年和2004年發(fā)行了“中國石窟藝術”系列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甘肅麥積山石窟金銀紀念幣,并于6年后發(fā)行了該系列的壓軸之作——云岡石窟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包括金幣3枚、銀幣2枚。大概是因為有了前三套紀念幣的經(jīng)驗積累和跨度近10年的沉淀,中國石窟藝術(云岡)金銀紀念幣甫一問世即受到廣泛好評。其中的1/2盎司精制金幣,更是在年度“最受群眾喜愛的貴金屬紀念幣”評選中,得票數(shù)一路領先,最終以高票摘取了桂冠。
中國石窟藝術(云岡)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云岡石窟外景,并刊國名、年號及“中國石窟藝術·云岡”字樣,其中1/2盎司金質(zhì)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取自云岡石窟第5窟前室北壁上層東側龕內(nèi)釋迦牟尼坐像頭部造型。該窟位于云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佛高17米,為云岡石窟中最大的佛像,也是整個石窟雕刻藝術的巔峰之作。幣面上的佛像肉髻高挺,俯首低眉,細目微闔,兩耳垂肩,造型生動而傳神,于凝目沉思中透著大智慧。斜射的陽光,似于不經(jīng)意間為佛像的面部鍍了一層金色的光芒。輔以精雕細刻、清晰逼真的洞窟背景圖案,頓時散發(fā)出一種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佛家情懷。令品賞者不禁氤氳于這濃濃的禪意中,久久不能自拔。(供稿:河北省金石錢幣公司 作者:梁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