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它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云,概括了東漢末年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系列英雄人物。《三國演義》文筆流暢,雅俗共賞,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我國古代文壇擁有極高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紀念《三國演義》這部流芳于世界文學史的巨著,中國人民銀行于1995年首次發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金銀紀念幣,從此揭開了中國古典名著系列紀念幣的發行序幕。《三國演義》系列紀念幣共分3組,計25個品種,其中于1995年發行的第一組紀念幣中,有一枚1/2盎司金幣,正面圖案為羅貫中頭像,并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年號,背面圖案選用了《三國演義》中膾炙人口的故事——桃園三結義的場景,并刊面額。
羅貫中被稱為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這種創作文體的橫空出世,對中國小說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枚金幣的正面選用羅貫中的頭像作為主圖案,一方面是因為羅貫中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用他的頭像是出于對作者的尊重、崇敬,另一方面也緊扣紀念主題。
據記載,羅貫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創作《三國演義》,作品問世后,他已經是一位老人了。從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羅貫中一副蒼老之容,他頭戴一頂高帽,唇下有一簇長長的絡腮胡,正目光堅毅地注視著前方。在幣面的上方,設計者將“中國著名古典文學《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字樣環繞于幣緣,很好地增加了幣面的飽滿度。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不打不相識”,劉備、關羽、張飛之所以能結拜為異姓兄弟,正是應了這番話。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個故事,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有著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志向,因此意氣相投,三人特意選擇了一片絢爛的桃林,舉杯相敬,結拜成兄弟。幣面上的三人緊緊地靠在一起,其中關羽立于一側,張飛則單膝跪地,正抬頭仰望著面前的劉備,仿佛正在說著結拜誓言。
在劉備、關羽、張飛的身后有一張桌子,其上點著香爐和蠟燭,足見他們的結拜是相當正式和莊重的。在幣面的最右側,設計者還以桃樹的枝干作為裝飾元素,以更好地貼合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主題。簡單的三個人物造型,并不復雜的裝飾圖案,就將《三國演義》中這一經典的結拜場景生動地刻畫了出來,不得不贊嘆設計者的構圖功力和對原著的深刻理解。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劉關張在結拜時曾立下此番誓言,從此成為兄弟,情深誼長。他們的故事打動了后世的很多人,在民間影響深遠。仔細端詳著這枚做工精湛、構圖巧妙的《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金幣,我的思緒仿佛也飄到了那個群雄混戰、英雄輩出的朝代,這種神奇的穿越感,很真實,也很強烈。(供稿:深圳市鑫泉金銀文化有限公司 作者:葉霞)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