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動感將賀歲概念延續
文/熙華
隨著猴年漸入尾聲,新一年的賀歲紀念幣設計又擺在了面前。在設計的總體思路上,我還是延續了前兩枚的走向,“家”的概念始終貫穿其中。
從第一枚“開門見福”至今,圍繞著福字我們不斷地嘗試著,而這次福字被鐫刻在了照壁之上,參照建筑資料,照壁的整體風格被定格為典型的北方建筑形式。透過前方的照壁,我們可以看到北京的四合院,在今后的賀歲幣設計中,我的構思是盡可能多地涵蓋全國各地的建筑人文形式,從中折射出整個中國對于過年與迎春的深厚文化內涵與情結。在照壁之上,為了烘托與迎合中間的磚雕“福”字,我特意將四角的花紋浮雕進行了原創設計。蝙蝠融合祥云,從四周向中間聚攏,顯得喜氣洋洋,在“福”字的下方襯托著“百福圖”,整座照壁上覆蓋有厚厚的積雪,在畫面上方懸掛著燈籠,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幾個元素一旦組合,便透射出了無窮的年味。
在畫面的整體構圖中,我依舊選擇了經典的對稱形式。我覺得這種端莊、穩定的構圖形式是如此地貼近這一主題。但這一次不同點也隨之出現,近景處一個可愛雪人的出現,打破了些許寧靜與平和,雖然它只是靜靜地待在那里,卻給畫面增加了一些生氣,俏皮的形態象征著孩子們的存在。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特別期盼過年,那時的我們仿佛是最開心快樂的,無憂無慮地盡情玩耍,與家人快樂團聚。如今,有些場景漸漸遠去,有些感覺再也無法體會到,溫馨的畫面正是我在這個系列中所要追求的。在畫面的上方,我有意安置了類似門梁的結構,它與懸掛的燈籠一同,再一次暗示了大門的存在,仿佛透過這扇大門,我們被帶入到這個幸福美滿的中國大家庭。隔著照壁我們就能聽到孩子們的嬉鬧聲、拜年聲,長輩們為年夜飯所忙碌著的燒菜做飯聲、歡笑聲⋯⋯畫面正中間飄動的中國結,也為原本安靜的畫面增加了些許動感。一瞬間,以往過年那一幕幕歡樂的場景再一次映入我們的眼簾。
從第一枚開始,每一年的賀歲紀念幣都是一個考驗,雖然它都圍繞著“家”這個共同的主題所展開,但是如何能不斷地將這個主題延續和發展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想,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故事感應該是其中的核心部分。(作者單位:上海造幣有限公司)
體會傳統文化
文/李震凱
十分有幸接到2017年賀歲銀幣的浮雕創作任務。拿到圖稿,立刻被映入眼簾的畫面吸引住了,它勾起了我小時候的記憶。白雪籠罩的大院、呆萌的雪人、旋轉的大風車、紅紅的大燈籠、門框上的中國結、中間大影壁上的大福字,讓我腦海中浮現出除夕之夜合家團聚,圍坐一桌吃年夜飯的情景,讓人倍感溫馨與幸福。這些畫面都體現出濃濃的吉祥喜慶的特點和很強的歷史感。
現在的人們住進了高樓,卻丟失了許多值得回憶的傳統。于是,我想在制作浮雕過程中,重新找回丟失的記憶。
畫稿以大宅院為場景,把影壁上鏗鏘有力的御書福字作為畫面的主體中心,結合多種吉祥元素,濃縮在直徑為25毫米、浮雕厚度為0.18毫米的圓形幣面上。如何處理如此多的層次空間,把這些豐富的元素安排得當,還不能丟掉氣氛,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首先,我試著分出了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雪人與3 元面額。因為在幣面最前方,所以刻畫得很精細,在保證高度不能太高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保障了體積的飽滿,重點刻畫了雪人的帽子和圍巾。雪人手中的大風車,因為面積較小,我只是區分了一下大的塊面,用噴砂噴珠的特效來做出黑白效果。
第二個層次是畫面上部的門框、燈籠、中國結。燈籠的位置在清邊旁邊,高度要壓得很薄,但又要體現出畫稿上燈籠那種又大又圓的感覺,難度很大。我嘗試著制作了6~8種不同的燈籠,最后選出了3個方案。中國結是單獨放大制作的,雖然小,但是我覺得該有的細節也應該刻畫出來。
第三個層次是影壁的制作,也是比較復雜、細節較多的畫面中心。御書的福字做成一個平面浮雕,后面的小字也完整地刻畫出來,做成薄薄的浮雕。斜著的磚紋采用刻的細線,四個角上的蝙蝠、落在墻上的白雪、一副對聯、古老的磚紋等細節,我都反復研究,精心刻畫。
是否在整個影壁上做出一些破舊的肌理,讓我猶豫不決。最后我還是決定放棄做肌理。原因在于這枚紀念幣規格太小,出來的效果可能沒有意想中的好。這就是往往畫稿上的元素看起來不錯,如果不加取舍就往上添加,反而會變得很難看。
最后一個層次是最難的,有圓柱子,有房子、窗戶,還有地面和磚等。這么多元素,我必須把它們壓縮在0.07毫米的厚度以內。遠處的房子,除了柱子外,我都采用了線刻的方法來體現。柱子和欄桿起了很小的弧度,在后期效果處理上進行虛化,盡量營造出空間感。地面也是營造出空間感的功臣,方形的磚紋很好地幫助了我。我還特意把縱向的線條夸張地描繪了一遍,比畫稿更斜的陰刻線條,更好地詮釋了近大遠小的視覺感受。再配以研磨特效的打磨虛化,使得線條不會跳出來。
賀歲幣的特點是吉祥喜慶,體現的是民俗民情,希望我的作品能夠達到這種效果。(作者單位: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
感受人文 韻味十足
文/董建浩
今年的賀歲銀幣延續了前兩年的整體風格,主題為一個“福”字照壁,加上燈籠、雪人、中國結等裝飾物。我們在工藝設計上,將整個幣面劃分成三個層次,由近及遠分別是雪人、照壁和背景的底面及建筑。在雪人的效果處理上,我們通過對帽子噴砂噴珠處理,雪人面部及衣服噴砂處理,圍巾、眼睛、嘴巴、扣子做亮處理,小風車噴砂、做亮間隔處理的方式,使雪人顯得生動立體,活靈活現。在照壁的處理上,背景墻采用了噴砂噴珠后做亮的工藝。“福”字及墻上的積雪,采用了噴砂工藝。最上方的鏤空部分,采用了特殊工藝處理,與下面的背景墻做出了區分。中國結及燈籠部分,則采用特殊工藝做出部分明暗效果。最后在背景的地面及建筑上,為拉開前面雪人及照壁的層次,采用了噴珠處理,從效果上進行了弱化。整個幣面每個局部的細節都有自己的工藝處理方式,層次分明,韻味十足。(作者單位: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