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內閣首府徐有貞曾作詩曰:“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這里所提到的“中秋”也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的前身。中秋節,又稱八月會、團圓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節也是逐漸發展而形成的。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人們在中秋時節對著圓月祭拜逐漸成為風俗。而到了唐代,人們更加重視祭月,中秋節自此成為固定的節日。現今,中秋節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為銘記象征團圓、幸福的中秋節,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2001年9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一枚中國民俗系列(中秋節)紀念銀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這枚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廣寒宮,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花好月圓圖,并刊10元面額。
該幣正面圖案是著名的廣寒宮。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這個位于月亮之上的宮殿是嫦娥奔月后所居住的地方。幣圖上,高大巍峨的廣寒宮矗立在云霄之間,四周云霧飄渺,美輪美奐,與人們所想象的仙境不謀而合。在廣寒宮的左下角,設計者搭配了一棵桂花樹作為裝飾圖案。相傳漢朝時有個叫吳剛的人,因惹怒了天帝被罰在廣寒宮門前砍伐桂樹,但吳剛每砍一斧,樹的創傷就馬上愈合了,所以日復一日,都可見到吳剛無休止砍樹的身影。
每逢中秋佳節,當夜幕降臨時,都會有一輪圓月高懸于天空之上,人們抬頭凝望著迷人的夜空,目光定格在皎潔的明月上時,往往會展開遐想,腦海中不由自主地冒出廣寒宮的圖景,幻想嫦娥與月兔作伴、吳剛在屋外伐樹的場面,此情此景該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陶醉。
銀幣的背面圖案由一輪圓月和幾朵開得正艷的花兒搭配組合而成,整個畫面充實飽滿,生機盎然。那一輪圓月位于幣面頂端,在幣面上十分醒目,緊扣銀幣主題。圓月下方分別為牡丹、菊花和月季花的造型,這三朵花緊緊地挨在一起,看似各有千秋、互不相擾,實則是在爭奇斗艷,頗有一決高下之勢。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設計者對這三朵花的細節處理十分到位,用寫實的表現手法來展示每一片花瓣,精雕細刻,質感非常強烈,如同真花一般,讓人有伸手去觸摸它們的沖動。
此外,銀幣右上角還刻有“花好月圓”四個字。這幾個字的間隔恰到好處,既不顯得喧賓奪主,又使整個畫面更加充實、祥和。注視著這幾個字,我們不禁會聯想到宋朝詩人韓元吉在《臨江仙·不恨綠陰桃李過》中寫下的名句——花如人意好,月為此花來,一股愜意之情油然而生。
中秋節來臨的時候,人們會賞月、拜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這些美好的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中秋節代表著團圓和祥瑞,作為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一傳統佳節如今被印刻到了國家法定貨幣之上,以這種嶄新的形式永久地傳承下去,也給這個古老的節日譜寫了新意。(供稿:浙江贊佳黃金股份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