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其中,《紅樓夢》更是憑借其出色的藝術成就和豐富深刻的思想性,衍生出了一個專門研究該書的學派——紅學。可以說,《紅樓夢》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以及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為了銘記這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弘揚和傳承中國的古典文學藝術,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9月3日發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6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uploadfiles/image/20190719/20190719144386968696.jpg)
其中的一枚1盎司“寶釵撲蝶”彩色銀幣,其正面圖案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像,并刊國名、年號。曹雪芹的一生頗為坎坷,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年輕時的生活如同書中的賈寶玉一樣,錦衣玉食、富貴風雅,奈何后期家道中落,只能過著貧困艱難的日子。“生于繁華,終于淪落”可以說是曹雪芹一生的縮影了,正是由于經歷了生活中的重大轉折,曹雪芹深感世態炎涼,從而對當時封建社會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認識。
他將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全部融入到《紅樓夢》的創作中。在某種層面上,《紅樓夢》就是他的全部寄托。為了完成這本書,曹雪芹平時靠寫字、畫畫賣錢換得微薄的收入,過著清貧的生活,可謂是“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銀幣正面圖案上的曹雪芹瘦骨嶙峋,眉骨高聳,但他的目光依然堅毅。他凝視著遠方,此刻他的腦海中也許正在回顧自己的一生吧!只見他右手執筆,左手捧書,書案上已然是厚厚一疊書稿。曹公的山羊胡和衣袖上的褶皺也被細致地描繪了出來,讓人物的形象刻畫得更加有血有肉。畫面一角的青松盆景,正是曹雪芹堅忍不拔品格的象征。
![](/uploadfiles/image/20190719/20190719144390349034.jpg)
這枚銀幣的背面圖案為寶釵撲蝶圖,并刊面額。在《紅樓夢》中,薛寶釵是與林黛玉平分秋色的女子,她與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薛寶釵出生在金陵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她本人姿容絕代、穩重嫻雅、博學多才,聰明大氣的為人處世之道,讓她贏得了賈府眾人的喜愛。
寶釵撲蝶出自《紅樓夢》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 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主要描述了四月二十六日這天,薛寶釵在滴翠亭附近賞春撲蝶的場景,從側面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從銀幣的畫面上來看,寶釵著一套深紫色的儒裙,外搭蜜合色的小衫,點綴著落葉的圖案,低調內斂,十分素凈,愈發將肌膚潔白的寶釵襯托得粉妝玉琢。無怪乎曹雪芹對薛寶釵的評價為“山中高士晶瑩雪”。淡極始知花更艷,薛寶釵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畫面的右側一雙蝴蝶在圍繞花叢翩翩飛舞,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滿園春色里,寶釵正腳步輕盈地追逐蝴蝶,這是一個多么天真爛漫、嬌俏調皮的小姑娘形象啊,一股青春的氣息撲面而來。平日里穩重自持的寶姐姐突然變得有趣了起來,其實她也是個淘氣的少女,只是環境的變故迫使她必須強大起來。整個畫面非常具有動態的美感,閉上眼睛,寶釵撲蝶仿佛就在眼前。
《紅樓夢》創造了一個宏大完整而又真實自然的藝術世界,使眾多的人物活動于同一空間和時間里,并且使情節的推移也具有整體性,表現出作者卓越的藝術才思。這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第2組)1盎司彩色銀幣的發行,不僅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所在,同時對于弘揚紅學文化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供稿:天津富泉金銀飾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