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我國自秦漢以來,勤勞勇敢的炎黃子孫們,由于各種機緣巧合探索出了多條連接亞、歐、非大陸的幾條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將其統稱為“絲綢之路”。千百年來,“開放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薪火相傳,推動了世界經濟與文明的發展。絲綢之路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文化遺產。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并將此提升為國家戰略。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高峰論壇是“一帶一路”提出以來最高規格的國家級論壇活動,是今年我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活動,對推動國際和地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將是載入史冊的里程碑式事件。為紀念“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中國北京的舉辦,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8日發行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該套紀念幣中的30克銀幣,背面圖案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幣面的中心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識,背景配以沙漠、遠山圖形元素的組合設計,最外層刊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英文字樣及面額。整個幣面圖案層次鮮明、簡潔美觀、優雅大方,令人心生喜愛。
首先,圖案中最顯而易見的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識,該標識由藝術化的絲帶與大雁塔構成主要部分。兩條絲帶分別代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條絲帶匯聚形成球型,體現了包容、團結、合作的絲路精神,并代表沿線國家是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同時,絲帶還構成了英文字母“S”,代表絲綢(Silk)。絲帶的后面有一座若隱若現的塔,從外部輪廓來看,應該是著名的“大雁塔”。眾所周知,大雁塔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而西安又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起點,這一設計寓意絲綢之路以中國為中心,惠及全球。絲帶下方刊印著英文簡稱縮略語“BRF”,即“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相關詞匯首字母的縮寫,B即belt,一帶;R即road,一路;F即forum,論壇。
幣面背景圖案中的沙漠、遠山,是陸地絲綢之路最具標志性的景觀。華夏民族西出長安,跨過隴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與死神在連綿不絕、環境惡劣的沙漠山地中決斗,穿越茫茫中亞進入伊朗高原,再向西來到小亞細亞和阿拉伯地區,橫渡地中海到達歐洲。他們疏通了我國古代文明進入西方的道路,建立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為華夏文明與沿線各國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該枚30克銀幣的最外層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英文字樣。中英文搭配,表明了這是一個具有國際性和巨大影響力的論壇,“一帶一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主動地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將對我國的經濟與文化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枚“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30克銀幣,以特殊的方式銘記了此次論壇活動的成功舉行,并預示著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必將取得巨大的成功。(供稿:昆山金銀珠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