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5日南非“中國年”開幕,而就在1年前的2014年,中國曾成功舉辦過“中國南非年”活動,這是也中國與非洲國家首次互辦國家年。此次南非“中國年”的舉辦促進了南非人民對中國文化歷史、風俗習慣、人文風貌的了解,同時加強了兩國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交流,使得兩國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
為銘記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彰顯南非中國年舉辦的重大意義,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11月6日發行了南非中國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其中的1盎司銀幣背面的主體圖案為大熊貓、跳羚,圖中的大熊貓憨態可掬,圓潤的身軀由短小的四肢支撐,正在緩緩前行。大熊貓的面部表情泰然閑適、溫和可親、煞是可愛。它旁邊的跳羚四肢邁開、線條流暢、健碩異常,正做著側頭遠望狀,神氣十足。設計者之所以選取這兩種動物作為紀念幣的圖案,不只是因為它們形態可親受到兩國各自人民的喜愛,更重要的是這兩種動物代表的是中國和南非兩國。大熊貓為我國的國寶,是向世界介紹中國的名片。大熊貓只在我國生長,是我國的珍稀保護動物,它憨態可掬的的可愛形象讓所有國人都非常的喜愛,因此以大熊貓來代表中國非常貼切。而南非跳羚在南非人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大熊貓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一樣。這兩種動物和諧共聚,既象征著中南兩國之間友好、和諧的相處關系,也表達了對兩國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的祝愿。
該枚1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中,除了作為主要圖案的兩種動物外,還有我國的竹子、南非的猴面包樹及一輪明月做裝飾圖案。竹子在我國是非常常見的植物,但是中國古代的文學家們通過自己的作品賦予了它新的生命!耙惠喖t日升,依舊與天齊”寫的是竹子遭受一日風雪壓枝,依舊能夠在天晴氣朗之時昂首挺立,歌頌的是竹子倔強、堅韌的品質。“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則直接贊頌了竹子的高潔淡泊。南非的猴面包樹能在熱帶氣候中頑強生長,甚至千年,它不僅擁有堅韌的品格,更見證了南非的歷史發展。猴面包樹在南非人民的心中是非常重要的存在,被譽為神樹。再來看猴面包樹背后的那一輪明月,顯然,設計者是用了夸張的設計手法,將其設計得又圓又大,象征著中國與南非一起和諧發展,圓圓滿滿。
圖案中的大熊貓、跳羚與竹子、猴面包樹四者共存,構成了一幅奇特的畫面,既是自然的和諧也是人文和諧的象征。幣面中可愛的大熊貓在右側前方,茂密的竹子布局在大熊貓后方;左側前方是雄健的跳羚,猴面包樹則在跳羚后,一輪圓月則籠罩著猴面包樹。四者分布合理、遠近有序、視覺觀賞性極高,使得這枚銀幣在具有紀念意義的同時,在設計上也有出彩的表現,非常難得。
南非中國年的舉辦,使得南非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渠道更加暢通,文化的多樣性也能展示得更加全面,使兩國之間的聯系也變得更加親近密切。這枚南非中國年1盎司銀幣的發行,既是中國與南非兩國之間一種文化上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對南非開展中國年活動的重視,它無疑是見證兩國友誼的永久紀念。(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