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紀念幣在我國紀念幣題材庫中屬于常規項目,與熊貓紀念幣并駕留下紀念幣發展史上兩道重要的軌跡。從1981年雞年金銀紀念幣發行至今生肖項目已走過36個春秋,明年又該是生肖雞年紀念幣輪回發行的年份。雞年成了生肖幣發行元年的里程碑,代表著生肖紀念幣發展的所有階段性特征,通過研究雞年生肖貴金屬幣,我們可以看到生肖紀念幣發展的部分規律和設計工藝和思想的變化。
經過筆者的初步梳理和大致歸納,發現到明年即將總計發行雞年貴金屬紀念幣4輪,而這36年的發展歷程又可以劃分為3個明顯的設計風格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以前):以生肖動物名畫作題材階段。這一階段包括兩輪以雞年生肖紀念幣為代表的各類生肖幣種,這些紀念幣以動物名畫為題材,全部或部分選用畫作作為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忠于原作創作風格,甚至一般都有畫作作者的簽名和印章,糅合了繪畫和生肖文化藝術跨界創作,成為生肖紀念幣創作史上的巔峰時期,許多老精稀幣現在都是有價無市。
1981年的生肖雞年紀念幣背面圖案采用的是徐悲鴻大師的《雄雞圖》局部, 此圖是徐悲鴻1942年創作,幣上一只昂首的雄雞立于石上,嘴部微張,正在報曉,栩栩如生的雄雞形象跳入眼簾。原作上靈逸線條繪出的頑石通過高浮雕更加形象逼真,軀干線條的粗細勾勒以立體的層次和細節微雕來表現,“金雞報曉”的跨界藝術效果頗具新異。這件作品繪雄雞報曉,即黎明的到來,暗喻了抗戰即將勝利,中國人民將結束黑暗,喜迎黎明。而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將其搬上紀念幣,有著更深刻和長遠的歷史意義——“一唱雄雞天下白”,春雷喚醒神州民。這種多元藝術結合體的生肖紀念幣比起其他設計風格的生肖幣更多了許多傳承文化的功能,顯得更加有藝術的深度和歷史文化意義。
1993年的雞年紀念幣背面采用了徐悲鴻、齊白石等4位大師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鴻和齊白石聯手創作的《雙雞圖》。這枚紀念幣雕刻技法上更加具體而細膩,以溫緩而蘊藉的筆法繪出公雞和母雞的雞首和眼睛,使畫面在大刀闊斧之中又見到精微,以及在清晰和模糊的對比中表現出美感,追求真實感和準確性,回到自然尺度,尤其是公雞的尾羽一根一根纖毫畢現,保持詩意的感性真實與貴金屬雕刻的理性結構,在這枚貴金屬幣中達到了統一,將雞的生命和形象融入到意境之中。紀念幣的價值最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文化內涵,而這些名畫大師的分量讓生肖幣更加身價倍增,所以,生肖幣上的交叉藝術再創作嘗試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
第二階段(2000年到2007年),生肖紀念幣的寫實主義階段。這一階段的紀念幣上的動物形象大部分已經不再使用名人畫作,而是設計師親自以寫實的手法創作。幣上的十二生肖動物與現實中的動物相差無幾,非常生活化的一種創作風格,有點像熊貓紀念幣設計前首先采風的創作程序。許多生肖幣更多的采用彩色移印技術,這一技術的大量使用讓生肖紀念幣上的動物更加栩栩如生。
2005年的雞年生肖幣背面圖案由著名設計師羅永輝大師操刀,這只雞沒有站在時代變革的關頭,沒有名畫的顯耀身世,有的僅僅是自我形象的真實展現,更深層次看代表了一種新時代的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例幣上呈現了一副“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我第一”的傳統民間形象,其中與石和吉祥花卉的搭配,體現了雞在傳統吉祥文化中的符號性暗喻。這一組雞年紀念幣的其他規格幣種也大多體現了很濃的生活氛圍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刻畫,這正暗合生肖文化的意義。
第三階段(2008年到現在),生肖紀念幣的裝飾工藝階段。這一階段的生肖造幣工藝更加趨于成熟完善,更多體現了設計理念的藝術化。從2008年牛年生肖紀念幣開始,幣面設計風格煥然一新,包羅了寫實、造型、裝飾等諸多民族風格特點的藝術形式,不僅從內容上而且還通過各種藝術手段來表現中國生肖文化的深刻內涵。
2008己丑年生肖紀念幣開始了一種直到現在還在沿用的全新設計風格,相信這一輪雞年生肖紀念幣的設計理念會在意料之中,權且以牛年生肖幣為例看看這輪生肖紀念幣的精彩之處。例幣濃縮了民間剪紙、吉祥花卉紋飾等傳統文化創作風格,以現代鑄幣技藝呈現傳統文藝形式,通過金幣文化詮釋生肖文化,反映出了中國造幣藝術的日臻完善和金幣設計理念的超前發展。
通過雞年生肖紀念幣的三十多載數輪設計風格來看,生肖紀念幣經歷了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繪畫)—貼近生活反映生活(寫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幾個發展階段,這也是一門新型藝術逐步發展的一般規律,生肖紀念幣發展到今天已經完全成為了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供稿:包頭鹿騰藏品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