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網訊】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形似蒼龍臥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游勝地。
普陀山為舟山群島的一個小島,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素稱海天佛國。其以神奇、神圣、神秘馳譽中外。普陀山的標志是南海觀音大銅像,主要景點有普濟禪寺、法雨禪寺及慧濟禪寺三大寺。令人駐足觀望、超塵脫俗、漸近禪境、樂不思蜀的還有自然景觀和廟宇相結合的西天景區,尤其是紫竹林風景區,包括紫竹林禪院、不肯去觀音院、南海觀音立佛等六個風景點,為普陀山的精華所在。
中國人民銀行計劃于2013年3月發行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3枚,銀幣2枚。
5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毗盧觀音造像,襯以海水紋飾組合設計,并刊“普陀山·毗盧觀音”字樣及面額。
毗盧觀音坐像與一般佛寺的觀音像,最大的不同在于頭上的毗盧冠,此毗盧冠,義即五佛冠,因冠上有五尊佛,正中為毗盧佛,全稱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乃梵音音譯,其義為遍一切處、光明遍照之意。宋代以后的華嚴三圣造像,以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為脅侍,其中尊毗盧遮那佛多頭戴毗盧冠,雙手結毗盧印。元代以后,頭戴毗盧冠的密教觀音像,逐漸普及中土。今觀音戴上了毗盧冠,就形同毗盧遮那佛,具光明遍照的法力與愿力。
2盎司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是普濟禪寺建筑造型,配以海水紋飾組合設計,并刊“普陀山·普濟禪寺”字樣及面額。
普濟禪寺的前身為不肯去觀音院,創建于唐咸通年間,后宋神宗于1080年將其改名為“寶陀觀音寺”,專供觀音菩薩,香火始盛。到南宋嘉定年間,御賜“圓通寶殿”匾額,指定普陀山為專供觀音的道場。普濟禪寺與法雨禪寺、慧濟禪寺并稱為普陀山三大禪寺。
宗教主題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十大系列中的重要內容,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在向海內外傳播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也會使廣大金銀幣收藏愛好者回憶起觀音系列金銀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