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看李逵——《水滸傳》1盎司彩色銀幣賞析 |
如果說《水滸傳》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智多星吳用傳達出一個“智”的形象,“呼延灼月夜賺關勝”表現出“勇”的情節,“齊聚忠義堂”凸顯“義”的感染力,小李廣花榮塑造突出“精”的技藝,“燕青智撲擎天柱”彰顯人物“巧”的技能,那么“李逵探母”1盎司彩色銀幣的畫面便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里“孝”的內涵最直白的表達。
銀幣背面圖案背景下方的層層山巒,在李逵這個壯碩的大漢腳下一如平地,白發蒼蒼的老母安詳地趴伏在兒子的背上,是流傳千年的民諺“養兒防老”的最好證明。平日沙場上修羅般的李逵此時如一頭溫順的牛,背負著母親奔跑在前往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的路上;陽剛十足的面容此刻透露出天真的歡喜,承歡慈母膝下是每一個人最原始的天性;蒼老的李母欣慰地看著自己的親生骨肉長大成人,不論別人眼中的李逵有多么駭人,在母親眼里兒子始終還是初生時那般可愛。這時的李逵是幸福的,當赤子之心即將化為現實行動去反哺生身之母時,每一個孩子都會發自內心地擁有一種滿足感;此時的李母也是幸福的,能在一手養大的兒子的照料下安度晚年,是每一個年老體衰的母親最有安全感、成就感的事。
可是幸福總是短暫的,山嶺之上,母親耐不住口渴,反復催促兒子為自己尋水。離開兒子的保護,李母喪生于一心喂養兒女的老虎口中。“樹欲靜而風不止”是一種無奈,“子欲孝而親不在”是一種悲傷。黑旋風李逵把無奈變成了滿腔怒火,把悲傷通過無盡殺意來發泄。四只老虎的死也無法彌補李逵心中的悔恨與悲痛,后來的日子里李逵依然沒能走出內心的陰影,于是,他選擇將自己的無法割舍親情轉嫁,轉嫁給素有“孝義”之稱的及時雨宋江身上,直到喝下宋江臨死前遞來的毒酒,都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和不滿。因為最愛李逵的母親已經去了,李逵最信任尊崇、視之如父母的大哥也將離開人世,單純孝順的李逵所有的精神寄托都已崩塌,當生存已無意義之后,死亡就是最好的解脫。
翻轉銀幣,注視著正面“萬”字形飾紋環繞的熠熠國徽,繁花簇擁著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下方,記錄著這枚紀念五千年來中華文化精髓、彰顯炎黃子孫孝道的銀幣發行年代——2011,追憶著虛構于幾百年前的小說人物——李逵。
李逵是一個孝子,感動于他的孝順,2011年《水滸傳》金銀紀念幣(第3組)1盎司彩色銀幣將他最幸福的瞬間永久地留存下來,一山一樹變成簡單的背景、漫漫山路化為抽象的褶皺,在所有的白銀原色中唯一的靚色便是一對幸福的母子歡喜的相視。這就是金銀紀念幣的魅力,將短暫變成永恒,將幸福永駐,李逵將在一寸圓雕間充分地盡孝到永遠。(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