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是我國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西湖之南,錢塘江畔的月輪山上,始建于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為鎮江潮而建,取佛教“六和敬”之義,故命名為六和塔。六和塔氣宇不凡、雍容大度,它展示了我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為了傳承我國輝煌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1995年發行了中國傳統文化金銀紀念幣(第1組)一套,包含10枚金幣,6枚銀幣,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在該系列紀念幣中,有一枚面值100元的1盎司金幣,正面圖案為長城,并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年號,背面是六和塔的圖案,以及“六和塔”、“建于公元970年”字樣。
這枚金幣正面圖案中所展示的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御工程,長城于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華夏文明的典型代表。長城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金幣上的長城圖案連綿不絕,如同一條正在前行的巨龍,其上的每一塊磚石、每一個烽火臺、每一座墻基,都述說著我國古代的歷史與文明。
金幣的背面圖案端莊秀麗,頗有一種高貴的氣質。位于幣面正中央的六和塔,是一座六邊形的古塔,塔身從外看有13層,而塔內只有7層,自下而上的塔檐逐級縮小,在塔檐翹角上還掛有104只鐵鈴。檐上較為明亮,檐下比較暗淡,明暗相間,妙趣橫生。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背面的整體畫面不僅十分和諧,細節處也做得非常到位。仔細觀察后可以發現,這六邊形塔的每一個邊都有四根光滑堅固的大柱子。實物的塔身上,還雕刻有精細的鳥獸圖案,塔底層正門楹聯曰:“一塔聲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吳山本落大橋橫”。在塔的底墻上,還修筑了六扇圓洞門,門前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大花壇。
除了大花壇,在這座塔的周邊,設計者還設計了一些點綴元素,如空中形態各異的云霧、塔后綿延起伏的蒼郁群山,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使整幅圖案充滿了“仙氣”。清代名臣林則徐有首詩,描寫的正是六和塔的風光。詩中寫到:“浮屠矗立俯江流,暮色蒼茫四望收。落日背人沉野樹,晚潮催月上沙洲。”在黃昏時登上六和塔,極目遠眺,有落日西沉、夜月初升的動態之景,也有野樹暮靄、燈火斑斕的靜態之景,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下享受時光,該是何等的愜意啊!
六和塔為我國古建筑藝術之杰作,1961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這里新建了“中華古塔博覽苑”,現已對外開放,游人如織。凝視紀念幣上的六和塔,我仿佛已經站在了塔上,正在眺望景色秀美的錢塘江,一陣清風徐來,整個人精神氣爽,暢快淋漓。不知不覺間,口中就吟誦起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句。觀賞這枚金幣,帶給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愜意和愉悅。(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