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紅樓夢金銀幣隨想 |
中國人民銀行曾于2000年、2002年和2003年先后發(fā)行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紅樓夢金銀紀念幣,共三組。正面圖案均為作者曹雪芹象,背面則分別采用了故事《紅樓夢》中的典型人物作為主圖,細細賞來,似又在重溫曹雪芹筆下的故事。
愛情、幸福看似精美的瓷器而事實上因意外發(fā)生可能隨時破裂的碎片,大家拼命地拾撿,卻終歸不會完滿。曹雪芹不愧一代文章圣手,紅樓藝術(shù)成就之高舉世罕有對手,紅樓夢中的寶黛釵,一個個人物生動形象入木三分,發(fā)膚肌理,莫不可見。作者雖身為男子,但沒有男子的局限性,尤其感情方面的描寫不可謂不細膩,雖然那一個個人物都不可避免的兒女情長以至英雄氣短。讀《紅樓夢》就是讀自己,如何慢慢地將自己融入《紅樓夢》中去,就請放縱一下自己的情感和思緒。帶著這樣的態(tài)度,去看寶玉與黛玉,任人都不會輕言喜歡不喜歡。如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豐儉由人各隨己見。但是若論電視劇,與新版相比,可謂87版紅樓為當代人做了動人的引領示范。 紅樓詠嘆調(diào)的悲歡離合最終不免梁祝式的陰陽兩隔,一曲“紅樓”之所以如此震憾人心,傳誦千古,原因大概就在這里。面對著永恒的宇宙時空,感悟著不確定的人生短暫,一轉(zhuǎn)眼就是一次生老病死的輪回。面對這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作者對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xiàn)也缺少自信,仿佛突然進入一種失重狀態(tài),進入一種尋求頓悟的深沉;沒人理會,更沒人理解,只有無法撫平的惆悵在內(nèi)心翻涌,終于化作兩行澀淚滔滔而下,他眼里噙著飽含歷史滄桑的悲哀,而不僅僅只是萬念俱灰一臉蕭索。一部紅樓夢,就是要讓人用一生的經(jīng)歷來消解這人世間夢后的凄苦;寫作紅樓其實是在強烈地呼喚真實的人生,試圖用人格的力量解開因世俗化的名韁利鎖被強行擠壓的靈魂。就為了曹雪芹這部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光輝巨作,中華兒女也應當在心靈深處塑一個巨大的豐碑以作紀念。 供稿:遼寧遼銀錢幣經(jīng)銷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