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廣闊無際的蒙古大草原,是多少人魂縈夢繞的地方。在“長生天”的庇佑下,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您可以騎著蒙古馬盡情奔馳,追趕無盡的地平線。在蒙古包中,熱情的蒙古族朋友為您獻上奶茶,為遠方的客人接風洗塵。在悠揚的馬頭琴曲中,人們歡快地跳起蒙古舞,儼然一幅民族大團結的美好圖景。在近期發行的“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幣上,設計師就為我們逐一展示了這片自由大地上的“最炫民族風”。
蒙古馬,自古以來是都蒙古族人民最親密的伙伴,它們吃苦耐勞,是真正的“千里馬”。論功績,蒙古馬可謂“馬中呂布”,13世紀,它們伴隨蒙古騎兵馳騁天下,馬蹄錚錚,摧枯拉朽。論內涵,蒙古馬體現了蒙古族人敦厚、沉穩、剛強的性格。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8克紀念金幣的背面圖案,即以蒙古馬作為主要圖案。
這枚金幣的主圖設計簡練大方,除了面值、主題字樣、蒙古馬和傳統蒙古族紋飾外,別無旁物。幣面上蒙古馬的奔騰之姿,風吹鬃起之態,猶如蒙古族人不羈、自由的性格體現。騰躍的姿態,積極進取的勢頭,使人聯想到內蒙古自治區如奔馬般的發展速度。
蒙古族人上能騎馬奔天涯,下能載歌載舞同歡樂。安代舞流傳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蒙古族集體舞蹈的活化石。該套紀念中的150克銀幣即以安代舞舞蹈場景作為背面的主圖。
安代舞在蒙古族傳說中具有祈福消災的作用,如今已演變為一種反映蒙古族生活氣息的娛樂舞蹈。它具有鮮明的自娛性質,沒有人物、地點和時間的限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幣面中,人們身穿蒙古族特色服裝載歌載舞,他們各有各的動作,揮灑自如,陶醉其中——這何嘗不是“東方爵士樂”呢?在熱愛音樂和舞蹈的人眼中,自由的音樂,隨性的舞蹈,肯定是既炫又酷的。
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傳統拉弦樂器,以琴頭雕飾馬頭而得名,它拉出的曲子具有深沉粗獷、壯懷激烈的特點,如今它正譜寫著內蒙古現代化建設的新曲。該套紀念幣中的30克銀幣的背面圖案設計,融合了馬頭琴及其他典型的內蒙古地區和蒙古族元素,極富民族特色和時尚新意。
位于幣面中央的馬頭琴上纏繞著哈達,馬頭和哈達構成了 “70”的象征圖形,點明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主題。端詳中不難發現,纏繞著哈達的馬頭琴琴首,猶如一匹奔跑中的蒙古馬,而隨風飄揚的哈達,則像極了象征自由與和平的使者,十分形象生動。遠處蒼茫的天空中,一群結伴成隊的候鳥,正在飛越群山。山腳下是一排風力發電機肅然而立,正在風力的作用下轉動發電,為自治區的發展提供著無盡的能量。其他幣面元素分別為一條穿越牧場的高速公路,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河畔草地上的羊群,它們代表了現代化的基建與傳統的畜牧產業,彰顯出自治區美好的未來前景。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幣不但為我們真實地展現了內蒙古人民的文化生活狀態,也反映出內蒙古自治區內蓬勃向上的發展現狀,是一套值得珍藏的紀念佳品。(供稿:吉林省集幣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俊羽)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