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法國自1964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兩國領導人便開始不斷地互訪,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和密切的合作。中法建交是新中國外交工作的一次進程碑,有效地幫助我國外交走向多極化。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歲月里,中法兩國在國際事務上同舟共濟、風雨兼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在互幫互助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為了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祝愿中法關系長遠友好發展,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3月20日發行了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中,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縱觀這枚1/4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一種濃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該枚金幣的背面圖案為東方三大殿之一的北京故宮太和殿、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的法國盧浮宮,配以我國的牡丹花造型和法國的鳶尾花造型的對應設計,并刊“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的中、法文等字樣及面額。
該幣背面圖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幣面最右邊的北京故宮太和殿的設計造型。太和殿是故宮最大的一座宮殿,又稱為“金鑾殿”,是舉行大典的地方,也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雕刻者的技術堪稱一絕,精細的雕琢把太和殿的一磚一瓦都細膩地刻畫了出來。那恢宏的氣勢與精細的建筑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貴。金碧輝煌、殿宇莊嚴的太和殿,被完美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在金色背景的襯托下,更加顯得美輪美奐。
幣面左側是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相對應的法國盧浮宮。盧浮宮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以收藏古典繪畫和雕刻作品而聞名于世。著名的“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尼卡”和“蒙娜麗莎”都收藏于此。幣面上的盧浮宮富麗堂皇、氣勢宏大、層次分明,富有鮮明的西方建筑風格。作為法國最古老的宮殿建筑之一,它還承載著歷史所賦予的厚重之感。在黃金所特有的光澤映襯下,這座世界級的國寶級建筑在幣面上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在北京故宮太和殿的下方,是我國具有國花地位的牡丹花。牡丹花是中國特有的花卉之一,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幣面上的牡丹繁花似錦、絢麗燦爛,其美麗的花姿讓人為之傾倒。“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東京城”。這首詩無疑是對幣面上牡丹花的最好描述。而我國的文化更是與牡丹花密不可分,它雍容大度、花開富貴的形象,在我國人民心中有著豐富的文化象征意義。它形象生動地代表了我國人民的團結統一和國家的繁榮昌盛。
幣面的左下方是與牡丹花對應的法國國花鳶尾花。鳶尾花體大花美,婀娜多姿,神似飛鳶的尾巴,極其傳神,動感十足。相傳法蘭西王國第一個王朝的國王克洛維在接受洗禮時,上帝送給他一件禮物,就是鳶尾花。所以,鳶尾花被視為法國的國花。在法國,鳶尾花象征法國王室的權利、宗教的力量,法國人民則用鳶尾花來表示光明和自由。在黃金本色的映襯下,鳶尾花更顯其華貴之態。
在北京故宮太和殿上方的空白處,刊有“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和“1964-2014”字樣紀念字樣,而左側的法國盧浮宮上方,則刊有“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系50周年”法文字樣。這句主題文字寓意中法兩國在未來的日子里,將進行全方位的交流,加大合作力度,攜手共進、互利共贏,共創美好的“富強夢”。
中法兩國都各自具有獨特而古老的文明,這枚金幣的設計打破了時空與距離的限制,將東西方文化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不僅如此,這枚小小的金幣還見證著中法50年的建交歷史,其象征意義和收藏價值,值得我們將它永久珍藏。(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