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世事難料,其間悲喜穿插,任他是誰又怎能說得清呢。何況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總是那么難以捉摸。《紅樓夢》中的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的話語更是如鯁在喉,曹公以簡單明了的文字,將人生起起落落的境遇描述得那樣貼切。其實人生無須過于執著富貴或貧窮,盡人事安天命平安就好,至于結果的好與壞,只是一念之間的頓悟,看得開便是福氣。而我覺得《紅樓夢》中最有福氣的,莫過于積德行善、與世無爭的巧姐了。
在中國人民銀行2003年7月28日發行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就有一枚1盎司彩色銀質紀念幣,其背面圖案便是巧姐紡織圖,將巧姐因家族衰亡之后,繼而又幸遇恩人的那一段質樸無華的人生橋段刻畫得如此傳神。
巧姐是賈璉與王熙鳳的獨生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的日子,劉姥姥便給她取名為“巧姐”。取意“遇難成祥逢兇化吉”之意,而事實也證明,正如劉姥姥所言,巧姐的確是有遇難成祥逢兇化吉之運氣。幣中之巧姐已是及笄之年,出落得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只是身著布質的樸素衣衫,簡束秀發,頭飾頗為簡單,只于發辮中插一朵小花作為裝飾,以一種極為精細而溫暖的畫風,將一個玲瓏剔透的嬌小女兒形態描繪得如此通透,真有畫龍點睛之妙。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3組)“巧姐紡織”銀幣
幣面上的巧姐,已經褪去了昔日作為富貴人家千金小姐的華貴,沒有綾羅綢緞的奢華,沒有前擁后簇的服侍,轉而是以普通農家女孩的姿態跪坐于蒲團之上。只見她身著橘黃色的碎花套裙,腰間系著一條墨藍色的絲帶垂于地上,雙手腕間戴著一紅一紫的手鐲,乍然一看,頗有小巧玲瓏之態,而她手握著織梭,正于紡織車旁靜坐沉思,感覺是那樣的安然與寧靜。絲毫看不出她因為身世的浮沉,而帶有一股哀怨之氣,反而有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富足與歡樂,呈現于稚嫩的面龐之上。一雙清澈的眼睛凝視著前方,像是思緒飛舞,是那樣的讓觀者心動,而此時的巧姐,未必會比那個曾經身處繁華中的巧姐卑微。
一場恍如隔世的夢境,一種樸質無華的生活,當年的流光溢彩,今日的紡車織女,如此的人生際遇,在巧姐身上匯聚成了一段傳奇的故事。無須太多的華麗言語,也不必做太多的修辭,世事的輪回就是這樣的難料。安坐于紡車旁的巧姐,無論是處于順境亦或是逆境中,都有著一種堅韌不拔的樂觀人生態度,而這,亦是這枚銀幣的精華所在。
洗凈鉛華,無需太多留戀,以平常心對待無常事,放下得失,寵辱亦不能驚擾內心的安寧,正如幣中之巧姐,安然而又自得。其實,人生幾番浮沉,隨遇而安便好!(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