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名沾,號雪芹,生于南京,四歲遷于北京。康雍盛世,在江寧織造府的西園之中度過了一段“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或讀書,或寫字,或彈琴下棋,作畫吟詩,以至描鸞刺鳳、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的幸福生活。而此后的雍正六年,曹家因虧空而被革職抄家,日漸衰敗。雍正末期,曹雪芹一度勤奮讀書,訪師覓友,廣交名流。乾隆初年,曹雪芹在北京有過工作。因此,曹雪芹在北京的朋友圈里不乏王孫公子,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領略北京王府文化和風情。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曹雪芹寫出了《風月寶鑒》。
曹雪芹常恨自己窮困潦倒,一事無成。直至晚年,在友人敦誠《寄懷曹雪芹(沾)》中安慰他:“勸君莫彈食客鋏,勸君莫叩富兒門。殘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書黃葉村。”勸說曹雪芹知難而退,安心著書。曹雪芹不負眾望,隱居山林十數年間,意志堅定的將舊作《風月寶鑒》寫成了巨著《紅樓夢》。
“生于繁華,終于淪落”。在曹雪芹誕辰300周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于2015年9月23日發行了曹雪芹誕辰3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紀念幣的正面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及年號。金質紀念幣的背面圖案是曹雪芹畫像,并刊“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字樣及100元面值。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金幣
幣面人物目光炯炯有神,天庭飽滿的方額,大大厚厚的耳唇,高挺的鼻梁,精瘦的臉頰,還有中國古代文人特有的長胡須。他的頭發、眉毛、胡子根根分明,被刻畫得如此細膩,飽滿的嘴唇藏在兩撇小胡子的下邊。特別是額頭上的青筋、臉頰上、脖子上的凹凸紋理這些細節都被充分的表現了出來,將這個歷史人物描繪得盡善盡美。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銀幣
銀質紀念幣則是曹雪芹紀念館景觀與線裝書籍造型組合,并刊“曹雪芹誕辰300周年”字樣及10元面額。浮雕工藝的使用,將曹雪芹紀念館十分立體、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門前古槐歪脖樹,小橋溪水野芹麻。”土石砌成的墻壁,銅錢樣式的墻檐,門前一顆歪脖老槐樹,寂靜古樸,木制的內墻壁顯得具有文化氣息。坑坑洼洼的泥地,是歷史忠實的記錄者,記錄著那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究著成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艱辛歷程。細致的浮雕將時光的流逝,時間的記憶都刻畫出來,歪脖子樹上的疤痕,風霜留下的印記,萬古不枯的枝干,彎彎曲曲,印證《紅樓夢》的“批閱十載,刪減五次”的艱苦與不易。
幣面左側是半掩真容的《紅樓夢》,古漢字的寫法,帶著特別的韻味。遒勁有力的筆法,如靈蛇起舞。錯綜的枝干在幣面上彎曲盤旋,古老而深厚的韻味縈繞心頭,讓人想起了“門前山川供繪畫,堂前花鳥入吟謳。”的詩句。
曹雪芹因《紅樓夢》而著名,《紅樓夢》因曹雪芹而精彩。他的悲情體驗,他的幻滅傷感,他的神化詩意,甚至是他這個人都融入到《紅樓夢》之中,將自己一生的所得和所失通通表達出來,借紅樓夢說出了自己的“一把辛酸淚,滿紙荒唐言”。 十幾年的刪改,終為中國古典文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發行這套曹雪芹誕辰300周年金銀幣之意義,正是為了弘揚中國悠久而優秀的古典文化,同時,永遠銘記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文學家。曹雪芹雖然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但他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卻獲得了永恒。(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