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15年終于建成通車。港珠澳跨海工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遠望港珠澳大橋,它彷如一條仙人遺落在人間的玉帶,纖細柔美,蜿蜒綿長,在人們目力所及之處消失于云海之間。近看港珠澳大橋,它卻似一條遒勁有力、鋼筋鐵骨的堅實巨龍,戲水弄瀾,縱騁千里。
港珠澳大橋的背后,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體現著大國的工匠精神。為了紀念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通車,銘記那些為大橋的建設做出貢獻的人們,中國人民銀行于2018年10月24日發行了港珠澳大橋通車銀質紀念幣1枚,該銀質紀念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枚30克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青州航道橋主塔、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人工島建筑造型及紫荊花、三角梅、蓮花等元素的組合設計,并刊“港珠澳大橋通車紀念”中、英文字樣及面額。

這枚30克銀幣的背面圖案,正中央區域為青州航道“中國結”橋塔,這個圖案占據了幣面將近三分之二的面積,是港珠澳大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中國結的設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著團圓、美滿,設計師將傳統韻味與現代氣息相結合,所設計出來的橋體結構精巧、建筑造型優美,展現出了港珠澳大橋恢弘的氣勢。銀幣上的青州航道橋主塔設計,采用了浮雕工藝勾勒主體部分,右邊為精細的工程設計圖,左邊為實體大橋的圖案,體現了構思與現實的融合。設計者把二者合一,精心刻畫,將港珠澳大橋的雄偉壯觀通過平視的視角展現出來,讓人仿佛正行駛在大橋之上。
主圖的左右兩側還分布著港珠澳大橋的標志性建筑,左側是兩兩相望的東西人工島,看上去宛若兩艘在海洋上乘風破浪的船艇,極簡、精致、自然,又暗藏深意。設計者對于兩座人工島嶼的刻畫極其細致,甚至將房屋和窗戶的輪廓都展現了出來。兩個島上的主體建筑風格外部均被設計成“眼睛”的造型,遠看仿佛雙目對視。其中,靠近珠海的西島上仿佛是一雙女人的眼睛,靠近香港的東島上猶如有一雙男人之眼,寓意祖國母親慈愛地凝視著香港,彰顯著大橋融入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融入三地的文化特色。
主圖的右邊則是江海直達船航道橋的海豚橋塔,橋上的拉索根根分明,從遠望的視角上展現了海豚橋塔的風貌,寓意人類與海洋的和諧相處。而在海豚橋塔的背后有著更深刻的內涵:白海豚原是港珠澳大橋建設的象征,也是大橋建設者的承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銀幣的周邊,設計者選用了三段均衡交錯的弧形,彼此相連,并在三個交匯點上分別放置了象征香港、珠海和澳門的紫荊花、三角梅和蓮花,給銀幣剛勁的設計中增添了柔美的元素,表達著港珠澳三地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融與合作,融匯著珠聯璧合、三地緊密相連的美好愿景。
這枚港珠澳大橋通車30克銀幣的整體設計簡潔細致、自然大氣,將橋梁的建筑美學詮釋得淋漓盡致。構圖清晰明了、簡單而不草率,將港珠澳大橋的大氣磅礴體現于每一個細節中。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凝聚了無數橋梁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蘊含著可經受歷史考驗的中國工匠精神,也正是他們的付出讓港珠澳大橋從圖紙變成了實體。港珠澳大橋通車紀念銀幣的發行,不僅見證了這個舉世聞名的跨海工程,也是對大橋的建設者們最高的敬意。(供稿:四川匯廣收藏品銷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