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后興兵叩三關,宋遼締盟在澶淵。
從此坐收錢帛利,南北和睦兩相安。
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第9組)選取了中國歷史上五位杰出女性,除了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之外,還有一位“無冕女皇”——契丹族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改革家蕭綽,也就是《楊家將》故事中大名鼎鼎的“蕭太后”。蕭綽與武則天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有實力和威望可以成為第二個女皇帝,但她選擇了將政權歸還兒子遼圣宗,實現權力平穩過度,在她和遼圣宗的治理之下,遼國進入全盛時期。
遼國與北宋對峙后,雙方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戰爭,第一次是宋太宗認為遼國女寡主幼,遂派幾路大軍出擊,試圖收復幽云十六州,蕭綽臨危不亂,從容調兵遣將,并親自上陣指揮,連敗各路宋軍,北宋名將楊業被俘,絕食而死,由此便有了后來的《楊家將》故事。第二次是遼國大舉伐宋,兵臨宋都開封,宋真宗在宰相寇準的堅決請求下,親臨澶淵督戰,宋軍備受鼓舞,而遼國一方,孤軍深入,疲憊不堪,先鋒官又被射死,士氣低落。蕭綽審時度勢,同意與北宋訂立合約,退兵北還,史稱“澶淵之盟”,此后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雙方的經濟、文化都得以發展和繁榮。
銀幣上的蕭綽身著契丹民族服飾,外罩鎧甲,腰配寶刀。她劍眉上揚,目光如炬,英氣逼人,三軍為之調遣。蕭綽兩手緊握著一幅軍事地圖,上面溝壑縱橫,畫的是山川道路、險關隘口。看完地圖,蕭綽抬頭遠望,若有所思,作為實際的最高統治者,她知道手中的地圖有千鈞重,關乎到戰爭的成敗和國家的興亡,如何守衛和擴大疆土,攫取更多的利益,她必須考慮周全、謹慎決斷。遠處的遼國軍隊兵強馬壯,整裝待發,或是第一次反擊北宋進攻,又或是第二次征討中原,這兩次戰爭都展現了蕭綽杰出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第一次保住了農業發達的幽云十六州,第二次獲得了北宋提供的銀錢和絹帛,雙方開設榷場,往來貿易,促進了遼國的社會經濟發展。
幣面上,圓頂的帳篷代表了游牧文明,高聳的城墻代表了農業文明,說明遼國已從奴隸制向封建制轉化,游牧文明與農業文明、契丹族與漢族和諧共存。這些都得益于蕭綽雷厲風行的改革,她規定契丹族和漢族一律平等,采取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鼓勵農桑,同時實行科舉制度,大力選拔漢族官員,知人善用,使遼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歷史事實證明,蕭綽并不是一個驕奢淫逸、獨斷專行的掌權者,更不是民間傳說中好戰成性、殺人如麻的女魔頭,而是一位對國家和民族做出了積極貢獻的巾幗英雄。貴金屬紀念幣上永遠銘刻蕭綽的形象和功績,讓更多的人認識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少數民族偉大女性。(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