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位于我國北部,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相鄰,是我國重要的邊疆城市之一。秀麗的風光、遼闊的草原、湛藍的天空、成群的牛羊、熱情好客的人民,是我們對內蒙古的第一印象。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宣告成立,它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不但自然地貌豐富多彩,民族風情也各具特色。這里是一片充滿活力的熱土,每天都創造著新的歷史和新的輝煌。
2017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的70周年,70年來自治區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為紀念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銘記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4月28日發行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包括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30克銀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馬頭琴、白色哈達,配以蒙古包、風力發電、牧場、高速公路等元素的組合設計,并刊“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漢、蒙文字樣及面額。
銀幣的背面圖案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蒙古族的傳統樂器馬頭琴,作為拉弦樂器的一種 ,它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深沉、粗獷、激昂,像極了蒙古族同胞們勇往無畏、踏實奮進的性格。琴上的馬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好像一匹真正的駿馬,它看起來雄勁矯健,生氣勃勃,充滿了靈氣與活力,仿佛正昂首揚尾的疾馳在大草原之上。纏繞在琴身上的哈達隨風舞動,與高昂的馬頭巧妙的形成了數字“70”的形狀,揭示了這枚紀念幣的主題。
飄逸的哈達下面,是一群正在悠閑的吃著草的牛羊。這讓人想起了詩中描繪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場景。牛羊群的下方是非常具有內蒙古特色的云紋,看起來既像牛羊角也像牛鼻子,充滿了童趣。蒙古族的裝飾圖案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品格,直觀地體現出了蒙古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點。圖案上的牛羊群與精致的云紋相互呼應,動靜結合,極具畫面感。
向圖案的遠處望去,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層巒疊嶂之間一排人字形的大雁穿梭其中,它們正拍打著雙翅,振翅高飛。山腳下還有幾頂蒙古包,錯落有致的排列在大草原之上。不遠處就是牧民的牧場了,成群的牛羊正在湖邊吃草喝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蒙古包的對面有一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從群山之中開辟而出,它不僅滿足了牧民的外出需求,還增加了他們與外界的聯系,使得交通不再成為阻礙草原人民經濟發展的困難了。仔細看去,蒙古包的后面還有幾座風力發電機,正源源不斷的為草原人民帶來電力,方便他們的日常生活。這一切正是因為黨的正確領導,讓內蒙古在小康路上行穩致遠,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作為北疆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內蒙古自治區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積極進取。作為中國共產黨最早開展工作的少數民族地區,內蒙古的各族人民歷經70年的建設與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榮耀與輝煌。這枚30克銀幣的發行既是對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祝福,也寄托了對于祖國美好明天的期許。通過觀賞這枚銀幣,我們對草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相信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帶來的必將是更加美好的未來!(供稿:浙江贊佳黃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