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造幣大部分產生于民國,也有部分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境外出現,并在1981年由所謂的美國人史威尼編寫了英國將近100年前的《伯明翰造幣廠史》,把這批境外臆造幣與仿造幣全部編進書中,甚至把天津造幣廠制造的民國八年袁大頭壹圓銀幣(由意大利“喬治”雕刻模具)也編進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史》的書中,由此可想該廠史簡直是荒唐。(注:二次大戰伯明翰市包括造幣廠遭到德軍平均每天200架飛機猛力轟炸57天,使造幣廠資料盡失,所以英國政府與英國伯明翰造幣廠二戰以后因缺乏原始檔案,一直沒有編寫伯明翰造幣廠史,難道一個美國人比英國政府和伯明翰造幣廠自身更了解1890年前后的造幣廠史,將近100年前此位還沒有出生的美國人是怎么清楚伯明翰造幣廠史的,不值得懷疑嗎?)。其臆造幣的生成也有規律,盡是在機制幣收藏熱后,那時起就有人開始仿制機制幣,但是仿制極其不易,直至現今都無高手能仿制出一枚毫無破綻一式一樣幾乎亂真的機制幣。仿制機制幣就像仿寫他人的筆跡難上加難,仿造出來的偽幣容易識破,作偽者無大利可圖,反倒是臆造幣,無可比對,只須編一個故事,即刻成為未予采用的珍稀幣,又簡單,又暴利,于是臆造幣自民國起應運而生。
近代機制幣歷時清末至民國三十年代,收藏機制幣起始于民國,隨著收藏熱的升溫,大量的偽幣與臆造幣也隨之產生。唯臆造幣欺騙性最大,危害性最大。由此,分清區別珍稀幣還是臆造幣極為重要。臆造幣均無原始檔案記載,僅僅依靠動聽傳言,實際只要細心推敲,一定是可以識別清楚的。
供稿:上海申泉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