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金銀紀念幣的設計總體而言以完全寫實風格呈現了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五處代表性建筑。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是我國第39處世界遺產,以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建筑藝術、巨大的規模,再一次震撼了世界。周公測景臺、登封觀星臺、嵩岳寺塔、太室闕、中岳廟、少室闕、啟母闕、嵩陽書院、會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處11項優秀歷史建筑,歷經漢、魏、唐、宋、元、明、清,構成了一部中國中原地區上下2000年建筑史,是中國跨度最長、建筑種類最多、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國先民獨特宇宙觀和審美觀的真實體現。該組金銀紀念幣的5oz金幣選取了太室闕這種裝飾建筑為幣面主元素,以側視角展現太室闕東西兩闕。
闕是一種裝飾建筑,表示尊嚴,一般立于城、宮、廟門前的甬道兩旁。太室闕,是中岳廟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闕,位于登封市城東太室山黃蓋峰下,始建于漢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以青灰色塊石砌筑,分為東西兩闕,間距6.75米,相對如門,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門。太室闕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廟闕,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實物見證,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制建筑的典范。為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與少室闕、啟母闕并稱“中岳漢三闕”。兩闕結構完全相同,由闕基、闕身、闕頂3部分組成。太室闕身以減地平雕手法,刻百戲、狩獵、神話故事、奇禽怪獸以及貴族生活等畫面。畫像久露荒野,風雨剝蝕,有的已漫漶不清,幸存下來的尚有60余幅。題額刻在西闕南面上部,陽刻篆書“中岳泰室陽城口口口”9字,今僅存6字。題額下刻篆隸參半的銘記,在西闕北面也刻有銘記,為陰刻隸書,計27行,除3、4兩行為10字,其余每行9字,每段之前均以圓圈作標識,為漢代石刻文字所罕見。主要是贊頌中岳神君的靈應和呂常等人建闕的緣由。太室闕對研究建筑史、美術史和東漢社會情況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由此可見太室闕的歷史之悠久,歷史信息含量之豐富,建筑造型之獨特,為該枚金幣的設計提供了一些想象的余地。而在實際幣面圖案的設計中,對于間距6.75米的東西兩闕的表現,由于金銀紀念幣表現空間的極大限制,必須經過一系列的藝術處理。金幣上,東西太闕以右側視角展現太闕整體風貌。由于在形體上的大比例的縮小,需要極謹慎地處理兩闕的比例關系。比如通過側視角呈現的形式之后,兩者的比例該為多少等。另外,由于縮小程度大,闕上的歷史遺留圖文便無法表現,這是遺憾之處。側視角的切入,讓東西兩闕呈現出空間的豐富性,有一種立體感。如果正面視角切入,畫面則會顯得平面化,而缺少應有的表現層面。因此,整個幣面畫面在配上裝飾圖案傳統建筑斗拱及方位圖之后,便有了更多的畫面審美意趣。一個歷史悠久經歲月風霜的建筑,在金幣上獲得了另一種生命,它的神秘氣息、它的隱約的神秘感,都讓你著迷。 (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