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雄壯、激昂的國歌響起,中華兒女就會熱血沸騰、肅然起敬,這首名叫《義勇軍進行曲》的國歌,代表的不僅是一種尊嚴、一種精神或一種榮譽,更重要的是銘刻著歷史,一段波瀾壯闊而又苦難沉痛的抗日戰爭史。
1931年,打著法西斯旗號的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我國東北地區,并成立偽滿洲國,此后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試圖吞并中華。面對民族存亡的危機,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日號角,喚醒中華民族公開對日宣戰,一批批抗日勇士和愛國將領義無反顧、浴血奮戰,歷經了十四年烽火歲月,1945年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無數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軀鑄造了光輝而厚重的歷史豐碑。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作為當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將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甚至還舉行史無前例的閱兵儀式,借此緬懷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并豐富國際社會對二戰中東方世界的理解。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于8月20日發行了一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以方寸藝術為語言,向世人講述著那一段歷經苦難、浴火重生的抗戰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1/4盎司金質紀念幣的背面主景圖案為吹響抗戰號角的八路軍戰士形象,這位八路軍代表著全國抗戰人民,“不怕年紀小,只怕不抵抗”,嘹亮的號角吹響,喚醒了一直以忍讓、退縮為對策的人們,男女老少紛紛拿起鋤頭、扁擔、鐮刀、鐵錘加入抗戰隊伍,譜寫了一曲中國抗戰的恢弘壯歌。畫面中的八路軍戰士腰身挺直,一臉堅毅,散發著中國軍人不屈不撓、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彰顯抗戰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就義精神。他那一只堅定有力的大手,緊緊握住號角,昂揚的斗志和凝聚的力量似乎即刻爆發,我們仿佛聽到了嘹亮的號角聲在耳畔響起,“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號角聲中充斥著中國人民前進的腳步聲,沖刺的吶喊聲,還有噴怒的咆哮聲。這是正義的號角,堅強的號角,崛起的號角。
延安,是舉世聞名的中國革命圣地,“曾經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經是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總后方。”偉大的毛澤東主席在這里領導了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戰爭,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紅了清澈的延河水,把尸骨埋在了莽莽的寶塔山,使延安這一片紅色土地永遠烙印著革命的勛章。“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抗日戰士日記中的信念恰似兒子對母親的眷戀,體現著“革命母親延安”的博大胸懷。金幣以延安寶塔山、延河水為背景,就是在偉大的母親河里筑起一座巍巍豐碑,銘刻著中國抗戰14年的滄桑歲月,雋永著革命先烈的鋼鐵意志與奉獻精神。
這枚金幣巧用“號角”揭開了抗戰歷史的序幕,畫面精雕細噴,有聲有色,借正義之號喚醒沉睡之邦,融山水之情寓意民族之魂,極具深度和廣度,賞之令中華兒女痛哀、激昂和振奮。(供稿:廣東泉友閣金幣有限公司 作者:徐龍輝)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