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永遠的文化豐碑——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金銀紀念幣漫筆 |
發布日期:11-08-19 10:54: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2010年8月1日,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來喜訊,中國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通過審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國第39處被認定的世界遺產。
一年后的8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世界遺產——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金銀紀念幣閃亮登場。這套金銀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3枚(1公斤、5盎司和1/4盎司三種規格),銀幣2枚(1公斤和1盎司兩種規格)。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中心圖案分別為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中的觀星臺、太室闕、少林寺山門、中岳廟天中閣和嵩岳寺塔。
“世界遺產”主題系列是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板塊。該系列的首套金銀幣——“武陵源”發行于2003年,包括1/2盎司金幣1枚,1盎司銀幣2枚。金幣的正面圖案為龍蝦花和土家族傳統圖案,背面圖案為武陵源金鞭巖;銀幣的正面圖案為土家族傳統建筑吊腳樓,背面圖案分別是土家族風情和武陵源御筆峰。2010年,“世界遺產”系列第二套金銀幣——“武當山古建筑群”姍姍來遲,全套2枚,包括1/4盎司金幣和1盎司銀幣各1枚。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金銀幣的背面主圖分別為武當山太和宮金殿和武當山古建筑群全景式景觀。
如果將這三套“世界遺產”系列金銀幣略作對比,不難看出我國金銀幣設計和發行的某些軌跡。那就是與時俱進,勤于開拓,不拘一格,策略靈活,立足于發掘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不斷提升中國金幣“淬煉金銀,傳承文化”的核心品牌價值。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自秦漢至今,前后歷時兩千多年,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使之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地;其高超的建筑學成就,代表了我國古代建筑制度的初創和形制典范;其宗教之興盛,既包容了佛、道、儒三教的源頭,又造就了佛教禪宗的祖庭。而這一切,皆緣于天地之間的一個“中”字。
“天圓地方”是中國遠古先民獨特的宇宙觀和審美觀,形成了世界獨一無二的哲學體系。方形的大地,必然有一個中心,它便是“中國”、“中州”(河南古稱)、“中岳”(嵩山)。于是,這里成為陰陽交匯之地,萬物生長之源。正是這個古老而樸素的理念,詮釋著幾千年來的中國思想,嵩山便堂而皇之地被戴上了“圣山”和“神山”的桂冠。
如何將“天地之中”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金銀紀念幣的形象語言,是這套金銀幣設計的最大難點,也是藝術創新的關鍵。設計者巧妙借用圓形金銀幣的形制,寓“天圓”之意,并在外環設置了一圈古代斗拱圖案。斗拱是中國古典建筑特有的、最富裝飾性的結構,曾經是帝王的“專利”,體現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等特質。外圈之內,是一個正方形和一個正菱形(也屬正方形)的重疊,四邊標以小篆(秦篆)字體“東”、“西”、“南”、“北”。方形之“中”,則分別展示了相關的歷史建筑裝飾圖案(如觀星臺、太室闕等)。此外,設計者還在主圖周邊的空角內,穿插了歷史建筑的某些細節,用以烘托主題,延伸內涵,增加意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