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視中國現代金銀幣的國際化題材之二: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 |
發(fā)布日期:11-05-28 10:15:3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甄永紅 |
現代錢幣藝術的藝術內涵本來就是寬闊的,沒有國界,沒有時空。翻閱《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大全》,發(fā)覺自1979年發(fā)行以來,中國現代金銀幣在立足本土、弘揚民族的同時,也一直在積極探尋國際化視野和國際性審美共識,讓西方人了解并體會東方文化與藝術的精髓。所以筆者大膽開寫這樣一個系列,從國際性題材紀念幣來審視中國現代金銀幣的國際化視野和審美。 中國現代金銀幣國際化題材的第二枚是“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1972年,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1975年為“國際婦女年”。1975年6月17日,1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代表齊集墨西哥城,舉行國際婦女年世界會議。同年12月聯合國再次通過決議將1976年至1985年定為“聯合國婦女十年紀念”,并明確其主題為“平等、發(fā)展與和平”。為紀念這一歷史時期,中國人民銀行于1985年發(fā)行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一枚。 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正背面圖案 該枚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國徽和兩只左右對稱的鳳凰,并刊國名、面額;背面圖案為黃、黑、白三色人種的女性頭像,并刊“1976-1985和聯合國婦女十年紀念”字樣。該枚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1/2盎司,直徑36毫米,面額10元,成色92.5%,發(fā)行量為4000枚,由上海造幣廠鑄造。 婦女發(fā)展作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像是一份用貴金屬雕刻而成的“宣言書”:中國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身分和地位,積極擁護并對推進婦女事業(yè)的發(fā)展,以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我們期待美麗的“鳳凰涅磐”。 主題形象是三位不同種族但同樣美麗的婦女幸福、溫暖的笑容。很簡單的構圖,但富有很深刻的內涵。其一,為什么她們能夠綻放出這么燦爛溫暖的笑容?因為她們能夠感受到幸福,幸福生活應該具備這些關鍵詞:包容、安全、平等、穩(wěn)定等等。不僅表達了國際婦女事業(yè)蓬勃向上的美好前景,由表及里,也蘊涵了中國人對于國際婦女事業(yè)發(fā)展的美好祝愿。其二,三位婦女代表分別來自于黃種人、黑人和白人,此設計將畫面整體推向一個新的境界。“反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反對殖民統治,有利于團結各國婦女。”(自國務院關于提請批準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議案),這是中國人對于國際婦女發(fā)展事業(yè)提出的重點關切。在這里想起了美國著名黑人解放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經講過的一個真實故事,在那個時代還有無數年老的、飽受壓迫欺凌的黑人婦女,以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一位72歲的老婦人為典型。她懷著自尊感,與決心不乘坐實行隔離的公共汽車的黑人同胞們一起站立,對詢問她是否疲勞的人作了語法不規(guī)范但卻頗有深度的回答:“我的腳很累,但我的心安寧。”馬丁·路德·金在那次著名演講中對這個故事的注解是,“我們認為這些真理不言自明:人人生而平等。”是的,中國人尊重差異性,強調“和而不同”,我們也常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同理可推“四海之內皆姐妹也”,就像紀念銀幣上的三位婦女,她們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膚色和價值觀,但是她們親密而和諧地靠在一起,一樣美麗而溫暖地微笑,朝著同一個方向。所以,這樣的構圖表達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我們希望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位婦女都被平等、公平地對待,都能被尊重,都能有“鳳凰涅磐”的未來,無論其膚色、民族、國籍或宗教信仰有何不同。 “聯合國婦女10年”紀念銀幣是面向國際視野的一枚紀念幣,但在國際視野的大框架下蘊涵了中國的主體思維和主體文化,而不是簡單的婦女人物群像圖。2011年3月8日是第101個“國際婦女節(jié)”,回過頭再來欣賞這枚銀幣,仍能引起我們很多的思考。(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