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艷于百花凋后,不與群芳爭魁,故歷來被用來象征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恬淡冷菊在中國金銀幣上也曾出現過很多次。
1988年發行的中國杰出歷史人物紀念銀幣(第5組)中的“李清照”銀幣,“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一闕委婉凄美的《醉花陰》,讓李清照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唯一一位傲視須眉的女詞家。這位面帶情愁的詞人大家,一副溫婉典雅的女性形象,配合零落的芭蕉,數朵冷菊,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斗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比黃花瘦”之感概,訴盡人間的悲歡離合,道盡人生的愁苦無常。
1993年發行的宋慶齡誕辰1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中的宋慶齡立像銀幣,不僅表現出了這位經歷千辛萬苦而不屈的中國傳統女性代表,又將數朵盛開的金菊作為陪襯,花瓣卷曲,花蕊競開,表現出樂觀而積極向上的性格特征,以寄予這位女性國家領導人不朽的一生。
刻畫菊花最經典的金銀幣作品,當屬1997年中國近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中的延年益壽圖1公斤金幣。這枚經典的大規格金幣,取材于白石老人晚年祝壽畫中的代表作“延年益壽圖”。濃墨重線勾出花籃,四只桃子參差其中,以朱砂寫出,特別有色調的自上到下的輕重轉化,籃子邊沿露出幾片清脆鮮嫩的桃葉,迎風搖曳,又可愛又有生氣;畫面下方也有一籃,其內為數朵盛開滿溢的秋菊。壽桃造型渾厚圓潤,秋菊冼練清潤,用輕柔曲折的細勾畫線條來描繪桃葉和菊瓣迎風搖動的生動意趣,在老辣凝重中還流露出幾分悠閑瀟灑的韻致,生活氣息濃郁。
2000年發行的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寶玉賦詩1/2oz金幣,該幣的創作素材選自《紅樓夢》第38回,“寶玉搶得《訪菊》和《種菊》兩題,分別寫下‘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愁…..”。幣畫上,除了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賈寶玉,還特別塑造了花團錦簇的各色菊花,不僅點題,而且具有豐富畫面層次和和幽深的意境。
2001年發行的中國民俗系列紀念幣—中秋節銀幣,背面圖案是花好月圓,當空皓月如銀盆,柔和清輝之下,牡丹、月季和菊花次第怒放,畫面簡潔樸實,卻融入了精湛的鑄造工藝。據設計者陳堅先生介紹,牡丹花瓣采用了亮面向霜面漸變過渡的處理方法,菊花的花瓣則采用了噴砂后用鏡面線勾輪廓的處理方法,而月季花瓣經噴砂后再微微做亮,不同的特性用迥異的藝術手法來處理,不同的落差造就了生動的和諧畫面。明月當空,花團錦簇,沉靜中透出典雅柔和的光芒,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運用先進的貴金屬鑄幣工藝來描繪的這幅花好月圓圖,畫面中洋溢著安寧情趣,更是一種藝術享受。
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第3組)的黛玉奪魁1/2盎司金幣,取材于《紅樓夢》之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再現了弱風扶柳,盡懷詠絮才的林黛玉,銀幣背景僅飾以一處菊花盆景,冷菊幽靜,更襯得黛玉的清遠淡雅,一股超凡脫俗的感覺悠然而出,潛入我心的藝術情境瞬間就被凸顯了出來。原著中,黛玉三首菊花詩可謂層層遞進,最終與菊花結成了知音同盟。《詠菊》道菊花之風流,《問菊》訴菊花之孤傲,《菊夢》則述對菊花之崇敬,原著中黛玉與菊花的神交,也在金銀幣的畫面中得以生動展現。
(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作者:李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