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辛酉(雞)年生肖紀念幣”,該套幣正式開啟了生肖題材金銀紀念幣的輝煌篇章。2016年末,時間走到了一個新的節點,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該套紀念幣共1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0枚,銀質紀念幣7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襯以連年有余吉祥紋飾,并刊國名、年號;13枚本色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均為雄雞造型,襯以裝飾雄雞紋樣,并刊面額及“丁酉”字樣;4枚彩色紀念幣的背面圖案均為中國民間傳統裝飾雞造型,襯以吉祥紋飾(局部彩色),并刊面額及“丁酉”字樣。
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500克圓形金質紀念幣
從辛酉到丁酉,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金銀幣也發生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革新。包括生肖題材在內的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已經不再是國家賺取外匯的工具,而成為中國老百姓豐富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宣傳名片。需求內容的多樣性帶來表現形式的多樣性,相比“辛酉雞幣”的簡潔大氣,“丁酉雞幣”更加多面。筆者僅從以下幾個角度,談談這套紀念幣的多面價值。
首先當然是生肖雞的題材價值,雞在生肖題材中的一線地位無可撼動。在儒家文化占主導地位的中國古代,雞被附會為具有“五德”的神禽。《相雞經》中曰:“雞有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與“吉”諧音,為吉祥的象征,而雞中又以雄雞為文人墨客的最愛,徐悲鴻先生更是將筆下的雄雞比作無畏的勇士,借用畫雞來表達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無畏的品格,也蘊含了對和平、平安的祈求和祝福。而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雞是英武、奮發,辟邪、喜慶之神,雞年正氣浩蕩,百事俱興,雞幣更有激發進取、大獲成功的祈福寓意。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還不同于其他一般的生肖雞題材黃金白銀制品,它的發行凝結著中國錢幣設計大師、造幣工藝者集體的創造性智慧和高超的鑄幣工藝,它的創造性成分技巧高、工藝難度大,反映的是中國造幣行業的最高設計鑄造水平,滿足的不是人們的基本需求而是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其次是藝術科普價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雞是一種身世不凡的靈禽。《太平御覽》:“黃帝之時,以鳳為雞。”雞正是鳳的雛形,傳說雞為日中烏,雞鳴日出,帶來光明,能夠驅逐妖魔鬼怪。或者可以這樣說,生肖雞代表著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底色,不僅僅是建筑物上的裝飾物、青銅器或玉器上的雕刻物、書法繪畫里姿態各異的形象符號,它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復制與跟風充斥著社會的角角落落,藝術品市場也不例外。好的藝術創作本應極具意境內涵,但時下有些藝術作品幾乎千篇一律,很難找到個性與風格,歷史悠久的生肖題材也往往被粗制濫造在各種水平低劣的所謂藝術品之上。永遠被模仿,無法被超越,中國人民銀行權威發行的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永遠無法被模仿超越的還是它們充滿想象與創新的藝術價值,在此借用上海造幣有限公司著名設計大師羅永輝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中國金銀幣使用的是一種高級的藝術語言”。生肖雞這個文化圖騰,在我們的金銀幣上不是一個可以隨意復制的工具符號,而是一幅深入挖掘和精湛塑造的文化圖騰,我們可以從它們的藝術語言中解讀出中華民族的人生觀和歷史觀,解讀出我們這個民族的思維軌跡和哲學內涵,寫實與寫真相互映射的表現樣式,繪畫形式與剪紙形式相結合的表現手段,歷史內涵與現代審美相互滲透的表現內涵。這套幣多方面多維度,立體化地表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生肖雞形象。從這套幣里,我們可以欣賞和學習到生肖雞的傳統民俗造型和現代視覺美感,所以它也具有藝術科普價值。
尤其要特別談一談2017中國丁酉(雞)年金銀紀念幣中的彩色幣系列(包括3克圓形金質彩色紀念幣、150克圓形金質彩色紀念幣、30克圓形銀質彩色紀念幣、150克圓形銀質彩色紀念幣)。彩色紀念幣上的生肖雞形象取材于中國民間傳統的楊柳青年畫和剪紙藝術。在彩色幣的設計中,設計者運用了年畫、剪紙的表現樣式和色彩語言來塑造裝飾雞這個形象。從避邪祈福脫胎而來的年畫和剪紙,伴隨中華民族走過漫長的歲月,她們曾經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年畫傳統日漸勢微,很多年輕人漸漸對于年畫剪紙只是聞其名而未見其形,對于這些傳統民俗藝術中承載的民族精神密碼更是無從談起。在這套幣的彩色幣系列中,我們的造幣業者大膽地從剪紙年畫、傳統紋飾等民俗文化中,抽取出與生肖雞文化吻合,渾然天成的藝術造型元素,盡可能地保持這些傳統民俗藝術的基本藝術特征。
在彩色幣系列的畫面中,生肖彩繪雞的外形樣式來源于剪紙藝術。剪紙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是在二維空間上努力表現二維效果的裝飾藝術,這種民俗藝術的藝術語言是強調主觀精神,重外在形似,造型單純質樸。紀念幣上的彩繪雞,超越了自然寫實的表現,更注重對于雞輪廓形態的表現,尾羽高翹,雞首回顧,單腳著地前爪高抬,這個姿態動勢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剪紙藝術塑造了它,不符合科學的比例、透視,卻體現出雞的個性特點。紀念幣脫胎于剪紙的藝術樣式,將一個張揚活潑、靈動自由的生肖彩繪雞形象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搖頭晃腦間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幽默詼諧。
中國的年畫藝術多使用裝飾色彩,其特點是單純、明快、鮮艷、對比強烈,彩繪雞的布色又是源于年畫藝術。這個彩繪雞形象,以大紅為主色,以嫩綠、靛藍為輔色,再以本色的黃金白銀材質為底,就像一幅用貴金屬鑄造而就的楊柳青年畫,火熱的紅色與明亮的黃金色組成一體,給人以喜慶吉祥的感覺。紅色為暖,黃色為冷,冷暖色調搭配得宜,也讓人想起“紅配黃,喜煞娘”這句民間諺語,讓人愛不釋手。運用年畫藝術的色彩語言,一方面對這套彩色幣起到了建立獨特視覺美感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使這個生肖雞形象蘊含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和美學法則,提升了這套金銀幣的文化科普價值。淳樸的造型、簡練的線條、明快的布色,這個彩繪雞形象將剪紙和年畫這兩種傳統民俗藝術重新帶回大眾視野,尤其是讓年輕人了解她們,喜歡她們。(供稿:廣東粵寶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作者:甄永紅)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