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山東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與孔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孔子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已經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并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如今,雖然孔子已逝千年,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為銘記他而建造的著名人文景觀,而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當屬曲阜的孔廟、孔林、孔府。1994年,“三孔”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了紀念至圣先師孔子,展示中國的世界遺產,弘揚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7年5月18日發行了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包括金質紀念幣2枚,銀質紀念幣3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
其中的一枚150克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曲阜孔林萬古長春牌坊建筑景觀,并刊“曲阜·孔林”字樣及面額。孔林自漢以來,隨著孔子歷史地位的不斷提高,被歷代帝王重修、增修過13次,其規模也越來越大。如今,孔林擴建為一個規模宏大、風景秀麗的文化景點,它也是迄今為止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家族墓地。
在這枚銀幣的背面圖案中,最為顯眼的無疑是那座刻著“萬古長春”四個大字的石坊。牌坊上,雕梁畫棟,勾紋飾物,四角向天空飛揚的房檐,刻畫得優美流暢,頗具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的風韻。柱子底下突起的飛云紋飾更是充滿了靈動之氣,顯得活靈活現。
石坊的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各個角落,無論是精致的做工,亦或是優美流暢的雕刻技巧,皆可謂是中華文化和藝術的典范。石坊的兩旁屹立著的是萬古長青的松柏樹,青翠挺拔的松柏樹守護在石坊前面的道路兩旁,就像是孔林的侍衛一般,莊嚴肅穆,忠于職守,彰顯著已保持了千年的風度與儒雅。
松柏樹與石坊之間是四階石梯,四階石梯又被分割成幾段,其中一段連接著石磚鋪成的道路,一直延伸到石坊的前面。這就像歷史上儒學的發展,分為好幾個階段,從最初的點滴之學,到今天的淵博之學,是無數人的經驗積累,無數人的創新研究而最終形成的。
孔林之中的孔氏族人,亦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涌現出的杰出人才,他們為曲阜增光添彩,為華夏傳揚美名。文明曲阜,孔學之林,儒學之風,這里不僅長眠著孔子及其子孫,同時也是儒家文化的起源之地。孔學之林,非一家之林,而是整個儒學之林。對于儒家子弟而言,孔林,是“至圣之林”,曲阜,是“至圣之府”。
千古悠悠,時光的指針轉動不止,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真正萬古長青的是那些華夏祖先們大智慧的思想,是那些將思想傳承后世,永留人們心中的師者。同樣,唯有真正成功的文化才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經得住時間的磨礪,從而流傳千古,造福后世。
孔林之中,松柏長青,風景常秀,這枚世界遺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150克銀幣的發行,定會為宣揚中國杰出的世界遺產,傳承儒家文化,發揮應有的貢獻。(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