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國電影,人們腦海中都會浮現一座工農兵的金質塑像,那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廠標,這個被稱為“工農兵”的標識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一個時代不可磨滅的符號。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于1945年,是新中國的第一家電影制片廠,也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70年的滄桑歲月使這家老牌的電影廠更富底蘊。長影廠在全國率先啟動文化體制改革,從單一的電影業務,到世紀城、洗印廠、電影頻道三足鼎立,長影大電影產業之路越走越寬,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2015年長影迎來70年大慶,中國人民銀行為此發行了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3枚,其中金幣1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金幣以長影廠標“工農兵”為主題圖案,揭開了長影歷史的序幕;兩枚銀幣則深入敘事,以精妙的藝術語言講述著長影的前世今生。
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7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銀幣之一的背面圖案為長春電影制片廠部分代表性影片名稱及正門、舊址博物館圖案等組合設計,并刊“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70周年”字樣及面額。這枚銀幣濃縮著長影的滄桑與輝煌,很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特別是老一輩觀眾,可以在膠片中找到一部或幾部曾經深深感動的影片。長影在苦難和艱辛中走來,那簡陋的正門寫照著曾經奄奄一息、瀕臨倒閉的長影。1997年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長影曾遇到了一場空前的危機,連續六年虧損,工資發不出,連暖氣費也交不起,電影拍一部賠一部,把長影推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為了拯救長影,吉林省委、省政府組建了新一屆長影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歷經八年時間,終于完成了全國電影業中第一家試點單位的成功改革,長影以嶄新的面貌和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提起這次改革,現任長影集團董事長劉麗娟把它形容為“針尖上跳舞,扁擔上睡覺”。而長影舊址博物館是一間記錄長影發軔、進展、繁榮、變遷的藝術殿堂,見證著長影70年的沉重歷史,也標志著長影文化產業格局的大升級,走向一個更寬廣、更多彩的光影舞臺。畫面中播影機旋轉,膠片滾動,從《白毛女》、《上甘嶺》、《劉三姐》到《辛亥革命》、《大太陽》、《龍之谷》等影片,無不閃耀著長影人晶瑩的汗水與熠熠的榮光。
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立7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銀幣之二從藝術觀感上實現了大跳躍,從現實的場景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光影世界,其圖案以長影世紀城和長影海南“環球100”建筑造型為核心,襯托裝飾彩帶幻化設計,抽象而形象地展示著長影今日的蛻變與未來的抱負。長影世紀城是長影改革的一大亮點,但在當年“電影廠只能拍電影”觀念的桎梏下,長影被指責為“不務正業”,而當長影世紀城以高科技的姿態呈現在觀眾眼前時,人們才真正了解了光影世界的獨特魅力——3D巨幕,4D特效,激光懸浮、動感球幕、立體水幕等多種特效電影,改變了傳統電影的單調,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刺激和享受。現在,世紀城已經成為長影集團穩定的收入支柱,劉麗娟不無驕傲地說:“世紀城是長影第一次根據市場調整產業結構的成果,是長影第二次創業的標志。”以世紀城為依托,長影繼續著力構建起影視旅游、影視加工、影視傳媒、影視演藝等多業并舉的產業新格局,海南“環球100”項目正是長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出的戰略,借此探索中國電影界國際化發展之路。這個占地7000畝、總投資高達436億元、被譽為世界級電影主題公園的龐大項目,搭建起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世界電影產業走進中國的時代橋梁,將推動民族電影事業大步前進和發展。
兩枚銀幣,混合著多種藝術風格,以精湛的現代工藝演繹,華光溢彩,如真似幻,真實地記載著長影在中國電影史上譜寫的一頁頁光輝篇章。古老的舊址,絢麗的光影,交織起長影昨天和今天的故事,讓人們品味到了古老的長影、發展的長影、高瞻遠矚的長影。(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張云艷)
來源:中國金幣網